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绩效理念对高校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

摘要:效率、效益、绩效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投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高等学校投入的有效性,“绩效”指标比“效率”指标和“效益”指标更胜一筹。在现行环境下,高等学校要提高绩效,不仅要关注管理,也要关注经营;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效率和程序兼顾。

关键词:效率;效益;绩效;高等学校;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经营管理中,浪费、低效现象比较严重。许多高等学校管理者往往用高等教育的“非营利性”否定高等学校的“经营性”;强调教育规律而忽视经济规律,甚至没有基本的经济理念;注重资金投入而忽视资金绩效,甚至没有成本费用概念;强调行政效率而忽视行政程序,甚至是回避必要的财政监督。准确理解效率、效益、绩效的内涵外延及逻辑关系,对提高高等学校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提高高等学校的资金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效率、效益、绩效的逻辑关系

(一)效率

效率,指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低投入高产出即为高效率,反之则为低效率。为达到高效率,就必须使一定量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或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一定量的产出。经济效率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产出与投入进行比较的结果。如一定量的资本投入与产生的收益之比叫资本收益率。狭义上,经济效率通常以收入、收益、利润为中心,用于评价营利性投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广义上,对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投入产出行为都可以用经济效率指标进行评价。行政管理效率是指将产出与投入的时间进行比较的结果,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用单位工作量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计算,如办事效率、工作效率、生产效率。社会效率是指将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产出(往往是无形的、间接的产出)与投入进行比较的结果。社会效率是一种观念上的效率,量化困难,往往以满意率指标来评价。如公众对某事项的满意度与不同投入比较,得出不同的满意率,满意率越高,则社会效率越高。一般适用于对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进行评价。

(二)效益

效益本源是个经济指标,是指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占用、劳动消耗与获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差额。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效益指标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个绝对数,所以,投入(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和产出(劳动成果)需用同一计量单位,一般用货币计量,如收入-成本=利润额;第二,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正数往往是人们所期望的,符合人们价值判断标准的结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人们引申出来的两个概念。社会效益是指经济活动给社会公平正义带来的效用,有的人又将之扩展为在社会上获得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生态效益是指经济活动给生态带来的效用。除非是专项用于社会和生态工作的投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往往是外部间接效益。

(三)绩效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于其效用具有公共性,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用货币来计算,因而难以完全用经济指标来评价,人们就想到用“公众满意率”指标加以配合,于是“绩效”概念被频繁使用。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指出,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即绩效是产出和结果的总和。既然绩效是评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投入有效性的指标,并且以公众满意度作为最终评价标准,所以将其定义为“产出与效果的总和”更精确。产出高低涉及效率问题,而效果是指有效的结果,或者说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所以说,绩效是一个包括效率但又比效率更为广泛的概念。

(四)效率、效益、绩效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效率更多从时间角度来评价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效益更多从经济角度来评价货币投资行为的有效性;绩效更多用于评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有效性。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效益”与“经济效率”都从经济角度评价投入的有效性,对“社会效率”要求包含在“绩效”评价中。高效率,是产生高效益和高绩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效率是相对数,效益和绩效(指产出数量)是绝对数,所以高效率配合高投入才会产生高效益和高绩效。效率高,如果投入量少,那么,效益、绩效总量也不会很大。如果产出与目标不一致,或者说产出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则效率越高,效益和绩效就越低。效率很高,如果公平缺失,那就谈不上绩效。所以,绩效不仅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伦理、政治范畴。投入、产出、效率、效益、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办学中应建立的几个理念

(一)绩效是衡量高等学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指标

高等教育属于公益事业,高等学校通常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以财政补助作为经费来源主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要求高等学校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并且,高等学校内部存在着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共服务需求无限增长的双重压力。所以,高等学校虽然不追求利润,但是必须考虑成本费用,需要通过内部管理来提高经费使用绩效。综上所述,绩效是衡量高等学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标准。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绩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根据外部环境,确定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明确战略目标,这是提高绩效的前提;第二,围绕战略目标,组织尽可能多的投入,这是增加绩效总量的基础;第三,减少一般性的行政费用,提高直接用于教学、科研方面的业务投入,即提高有效投入比例,这是提高绩效的保障;第四,提高效率,增加产出,这是提高绩效的关键。

(二)高等学校不仅需要管理,也需要经营

高绩效意味着符合预定目标的高产出。“高产出”的前提必须有高效率,这需要有好的管理;“符合预定目标”,就需要高等学校调研市场的需要和民众的期望,协调各方关系,这需要有好的经营。高等学校要提高经营水平,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在办学过程中,高等学校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办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把营销理念引进学校的定位、课程设置、招生、推荐学生就业等方面,确保高等教育更符合公民的需要;以顾客(高等学校的顾客是学生)为中心,按标准为学生提供服务,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不浪费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教育资金,整合教育资源;经营学校品牌,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高等学校要关注内部管理,提高运行效率。通过优化内部学院学科、部门机构设置,重组业务流程,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优化各类人员结构比例,提升内部人员素质,依靠优良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态度等柔性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三)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要遵循过程和结果并重、效率和程序兼顾

行政管理是指实现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传统上的行政管理注重程序的合法和对过程的控制。新公共管理则推崇结果为导向,管理理念从规则为本转为结果为本、从过程控制转为结果控制。合理的程序可以起到监督个人,防止权力膨胀的作用。另外,合理的程序也可以建立起部门之间的正常关系,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减少行政机构的内部摩擦和抵消作用,避免行政管理的混乱,尤其是在多个部门的管理同时涉及到某一事务时,程序更显得重要。但是,不顾客观条件,都走一样的程序,行政管理就会被机构程序约束,从而影响效率。不合理的程序不仅使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产生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而且还容易产生以权谋私的行为。控制行政过程的原因无非是担心下级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担心下级舞弊,影响公平公正。绩效是结果加过程,如果绩效指满意率的话,程序的公开公正、服务过程的柔性、加上合适的服务技巧,肯定会提高满意度。所以,“过程”与绩效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上级不放权,过多干预过程,又会影响下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综上所述,我们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中,要遵循过程和结果并重、效率和程序兼顾,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授权。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管理关口前移,管理重心下移,发挥下级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管理工作职业化。管理职业化,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减少上级对下级过程干预创造条件。

3.定期轮岗。轮岗可以输入新鲜血液,增加部门活力;轮岗也可以防止程序固化和利益部门化。

4.简化程序,加强监督。简化程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督有利于防止舞弊。

5.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以结果指标为主,配以过程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促使管理者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提高绩效。总之,高等学校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做了什么”,也要关注“怎么做”,更要关注“做得怎么样(获得什么)”。

作者:徐旭拥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绩效理念对高校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109319.html

    相关专题:华北理工大学学报 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


    上一篇:科学发展下高校保卫工作
    下一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语言艺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