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路与实践

1学科建设背景

海洋经济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在陆域资源日趋紧张的前提下,海洋资源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对建设海洋强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的部署,对于作为全国海域面积位于前列的广西实施“海洋强省”战略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广西科技兴海规划》等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落户南宁,广西在原有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面向东盟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7500平方公里的浅海和滩涂,是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有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且京族人、疍家人等沿海民众具有使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传统,海洋中药是广西海洋药物资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我国沿海各省区海洋经济发展差异十分明显,目前天津、上海、海南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高达28%左右,而广西地区该项比重只有5%左右,这与广西的海域面积和资源储备状况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的海洋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海洋药业,而无论是从事海洋中药研究的机构还是生产海洋中药相关产品的企业都急需海洋中药研究方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广西中医药大学一直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并充分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和广西的地域和资源特色。海洋中药学学科的建立,是以上指导思想的体现,同时是以我校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积累为基础的。我校海洋中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科研人员利用海洋中药海螵蛸研制成功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中成药“止血定痛片”,70年代末,出版《广西药用动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校对海洋中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2012年海洋中药学被确定为我校重点学科。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2013年,我校海洋中药学获得批准,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创建的,也是目前唯一的海洋中药学学科。现已初步建成海洋中药研究的技术平台,形成一个以教授、博士为核心骨干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凝聚了4个长期稳定的学科方向。

2学科建设内容及实践

海洋中药学学科是我校为更好地策应沿海发展新形势,围绕服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命题而创建的新学科。其建设包含课程体系、教学教材、科学研究、学科队伍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2.1课程体系

海洋中药学学科为首次创建,没有成熟的模式参考,但随着海洋药物深入研究,与其近缘的海洋药物学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以涉海院校如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因地制宜地开设了海洋药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例如海洋药物学、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学、海洋药物化学等等。医药院校中则有中国药科大学设立了海洋药学专业。然而,目前各高校对海洋药物学学科的内涵还未有系统全面的介绍,对海洋药物学的范畴、对象以及基本思路还未有公认的共性认识。现有的海洋药物学学科以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海洋药物研究成果为基础来选择和开设相关课程。而海洋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药的宏观整体和综合分析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海洋药用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内涵到外延二者都有很大差异。现有高校海洋药物学学科多元化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多层次、多专业背景的教师梯队构成可以为海洋中药学学科提供借鉴,但更重要的是体现海洋中药学的中医药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符合海洋中药研究和教学规律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加快海洋中药学学科的建设步伐。我们提出了构建“一特-二化-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即: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平台为支撑,海洋中药质量控制、海洋中药药效评价、海洋中药繁育加工、海洋中药临床应用四模块为补充,体现中医药特色,构建多元化和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2教材及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之一,海洋中药学学科为新兴学科,没有成熟的教材可以使用。因此,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编写既具有普适性又能体现中医药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材。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医药院校的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我们首先选择核心课程海洋中药学、海洋中药分析为重点建设对象,组织团队进行教材编写。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海洋中药学》的编写工作。《海洋中药学》教材是在对传统海洋药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选择其中663种,综合其传统使用及现代药学研究情况,进行收集、筛选、提炼、总结,以药物名为纲,收录汉语拼音、拉丁名、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参考资料等条目。编入教材的海洋中药包含了动植物共230科,其中植物53科,动物177科,另有矿物海洋药14种,按药物功效分类共有24种。本学科团队注意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中,贯彻学科建设思想和体现本学科的区域和资源特色,出版了以《广西海洋药物》为代表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特色鲜明的专著。《广西海洋药物》不仅详细致地描述了广西海域分布的可药用的海洋生物和矿物的特征和药用价值,而且对每个品种的传统研究(如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与现代研究(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我国传统医药学和民间应用海洋药物的宝贵经验,发掘其中独特的精华[3],是教师进行《海洋中药学》教学和学生自学很好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2.3学科队伍和人才培养

本学科现有在职人员16人。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其中1人为博士生导师,7人为硕士生导师。年龄结构为<35岁者4人,36~45岁者8人,>45岁者4人。学历结构为具有研究生学历者15人,本科学历者3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9人,学士3人。专业结构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分析化学、药理学等专业。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多学缘、年轻化等特点,是一支结构基本合理、年富力强的学科团队。

2.4学科建设保障条件

我校设有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学科建设工作。自2005年以来,制订了一系列加强学科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为海洋中药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管理保障。

3学科建设发展思路

3.1探索和坚持产学研集成化发展模式

海洋中药学是我校这一地方性大学所构建的一个特色学科,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在原有产学研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机制,破解学科壁垒,建立与行业和社会紧密结合的平台+学科+项目运行模式,聚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开放性的进行学科建设,集成化办学。目前,我校拥有“广西北部湾海洋中药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实验室”,依托该实验室,本校将与广西海洋研究所、钦州市中医药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蓝海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长春生物公司等多个机构共建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平台和基地。这些平台和基地除了发挥整体优势,通过构建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进行新产品研发,服务社会以外,还将向优秀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开放,为他们提供优质软、硬件研究平台,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设计及动手能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将更好地凝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三大资源优势,增强学科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4]。

3.2坚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导向性

广西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近海滩涂,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但广西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随着《广西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科技兴海规划》等政策法规的实施,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南宁,广西在原有资源丰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面向东盟的独特的区位优势。海洋中药学是我校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学科建设方向上独辟蹊径,着眼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结合行业特点所发展的一个特色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率先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产生一批科技成果,加强特色为基本原则,以培养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走出一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高水平领域学科发展之路,为海洋中药相关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形成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学科发展途径,为加快广西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3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结合本学科研究领域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际化的特点,从科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影响、国际交流等几个方面积极进行各种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积极组建海外科研合作基地,促进高水平的科研合作。本学科将依托本校的广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泰国孔敬大学等国外大学加强以科研项目牵引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科研资源,推动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主办和参加海洋中药学相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政府支持,积极鼓励和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外本学科领域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研究和访问,利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完成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开阔国际视野。

3.4构建体现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构建的海洋中药学课程体系的特点为“一特-二化-三平台-四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及海洋大学的设置,并加大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比例。专业课则充分考虑海洋中药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医药院校的背景,体现中医药特色,以“海洋中药学”“海洋中药分析”“海洋中药化学”“海洋资源学”等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体现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和系统化。教材建设在学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之一。海洋中药学学科各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都是从零开始,无成熟教材参考,我们的编写总原则是充分贯彻学科建设思想和体现本学科的区域和资源特色,兼顾学生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这些教材和专著既可用作教学和实践教科书,又可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在这个总原则指导下,本学科团队已编撰出版了一些有一定理论深度、特色鲜明的专著,现正在编撰我国第一部《海洋中药学》和《海洋中药分析》等专著和教材。

3.5多途径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构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海洋中药学学科团队的建设目标是:以知名专家和高层次优秀人才为主体,创新意识强、教学质量一流、科研水平先进。在团队建设中尤其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学科的持续发展[5]。实行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传、帮、带,并规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另外,整合各类资金来源,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和空间,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重点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人才国际江西职称培养计划、海外学术合作计划、企业特派员计划等。选派后备力量或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到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

作者:侯小涛 郝二伟 杜正彩 秦华珍 黄慧学 冯旭 邓家刚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路与实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84650.html

    相关专题:铀矿地质期刊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上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文化的重构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