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探索

一、“走出去、请进来”快速提升指导教师水平

组织老师向省内在大赛中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高校调研学习,请高级工程师做专题报告,现场演示了获奖学生设计制作的电子作品。通过观摩、自身的努力和合理分工,指导老师自身水平快速提升。目前积极培养并吸纳青年教师骨干力量和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的思路,保证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长盛不衰。

二、基础与平台有效衔接,软硬件有机整合与划分,短期提升学生竞赛创新设计水平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是涵盖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接口与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等内容的综合性题目。由于竞赛学生专业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所以按特长先进行软、硬件的划分,利用假日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基础理论培训,理论培训“模块化”,将大赛即将用到模块“递进式”分层讲解。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马上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各个模块培训完毕后,进行系统设计培训和练习。在系统练习时,打破软硬界限,组员共同探讨设计、调试、修正方案直至完成项目。由于从理论到实验均作的比较到位,在09年时校内2个月竞赛培训结束后选拔出84名同学的28个成功项目参加了决赛。(三)“零存整取、星火传递”作为培训的长效机制由于我院参与竞赛时间较短,在初期的竞赛培训中,时间集中,培训工作量大,虽然有效但师生均感到压力太大。指导教师便采取了“零存整取、星火传递”的方式来分压。由于将竞赛中用到的相关知识或题目以“教有所重,学有所用”的方式渗透在平时的理论和实验、实践教学中,轻松实现竞赛所需的“零存整取”。对于非本专业或本学科的学生则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按本思路和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通过校内培养,一批学科基础牢,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学生骨干脱颖而出,他们在学科竞赛、发表论文、保研等方面树立旗帜,在学生中形成震撼的影响。通过他们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浓郁的科技创新气氛,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形成良性竞赛成员梯队。09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2项国家二等奖。

三、坚持“受益面最大化”原则,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课外科技实践体系和实训“大平台”

(一)整合实验室资源,搭建硬件平台

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技术、单片机等各学科实验室作为子模块,采用打通共建模式,形成相互支撑的格局。建设校内实习训练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了电子设计创新、物理创新发明,生物物理创新,教学技能实训四个创新平台,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和开放平台实训基地。以创新发明实验室为中心,开放实验室为辅助,采用自主学习和预约开放指导的方式,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多项措施汇聚人气,搭建软件平台

1.降低创新实践活动的门槛,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以兴趣引导作为入门;以学生科技赛事为牵引;以学生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为追求目标。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举全校之力,整合资源,共同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学术氛围和创新实践条件,逐步形成人人想创新、人人学创新、人人做创新的良好局面。2.实施多项激励措施促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稳固发展。为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将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成绩考虑在内,院系评选优秀大学生也将该项列入其中。3.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保障质量。多元化检查与考核模式包括“过程、报告、笔试、目标、答辩、论文”六种形式。重点监测、评价和保证学生对“应知应会”的教学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我系承担多项全国、省、校科技竞赛培训组织工作校内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自08年来已连续举办了4届,参赛的学生涉及到物理、机电、计算机、数学、体育等11个专业,报名人数达到210余名。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成绩如何,参赛者都感触颇多,收获很大。参加过竞赛的同学在后续的实验课中都表现出特有的专注和投入,这一点也正是竞赛精神的延续与扩展。

(三)借助平台,承担赛事,细节参与,形成共创氛围

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在“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理念指导下,为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提出了“三注重:注重素质、注重综合、注重创新;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创新与工程结合;三优先:素质教育,意识优先;实践教学,能力优先;创新培养,个性优先。”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理念,实施于实际教学中。坚持探索和实践,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全方位、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在以上理念和相应措施下,通过相关教学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至09年我院参与全国赛事3项:“毕杯”、“天华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突破,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35项。近3年师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新型实用专利45项。

作者:张秀梅 单位:德州学院物理系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53299.html

    相关专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浅析儿童发展差异


    上一篇: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