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模式

摘要:不断提高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我校经过十年不间断的坚持和探索,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以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它为教师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形成了由集体备课制度、正常课表制度、正常课程考核制度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化的管理大大提升了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质量,积累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乃至推广价值。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管理模式;规范化;制度化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该课程无固定教学内容、任课教师队伍成分复杂、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领域极为广泛等特点,规范化和制度化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不断提高课程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总的来说,近年来就全国而言,“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较之本科思政课其他四门课程而言,其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且参差不齐。目前,在论及如何提高该课程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时,论者或是引用教育教学某种理论进行理论论证和推论,或是就实践方面提问题、提对策、提思路。但目前具体可操作的、一定程度上可复制推广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制度或管理模式却很缺乏。笔者及其所在学校进行了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以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一套比较成熟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秉着为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略尽绵薄之力的良好愿望,笔者在此不揣浅陋,以就教于同仁和方家。

一、课程规范化管理模式的缘起和依据

我校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模式缘起于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文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以及当时我校该课程教育教学现状。当时,我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既有一定基础,又存在较多问题。所谓一定基础就是:“形势与政策”课和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都由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管理,统一负责组织实施教学,课程按专题集中在学期中一段时间教学并制定统一的课表、统一的专题,期末各任课教师负责自己指定班级考核和提交成绩。主要问题在于:课程都集中于星期六星期天上,不利于师生正常作息,教师只上一个专题,学生班级轮流,造成生不知师,师不知生,很难对学生出勤进行有效管理;没有集体备课,教师基本上照上级下发的教学资料或自己找的资料各行其是;教师评定学生成绩随意性较大,等等。2005年9月,笔者出任主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研室主任,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整顿“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秩序,大力提高课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自当年当学期开始,开始建立课程集体备课会制度,尝试制定并开始实施课程的一些规范化措施。2006年上学期开始,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了上述措施,每学期在课程开课之前制定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规范》,在开课前的集体备课会上印发给每位专兼职任课教师,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并执行该规范。时至今日,已经连续不间断坚持了10年。多年的坚持和探索,制定和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早已成为我校一项基本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并由此形成了以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模式。

二、课程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基于我校多年来开展以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这一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内容:(一)每学期制定和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规范》这是整个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模式的中心环节。每学期“形势与政策”开课之前,都会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本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及相关要求的通知,结合本校实际从中选取5个要点为实施教育教学专题,制定本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规范》。《教育教学规范》对本课程教育教学主要问题进行了规范:(1)本学期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内容资料主要来源、专题名称及其顺序;(2)教师备课上课要求、教学纪律要求;(3)课程期末考核方式方法、学生成绩结构及其评定要求;(4)集体备课提供的基本教案、PPT课件使用;(5)期末课程教学资料整理存档,等等。这一规范为各学期各教师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教学任务和要求,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为达到课程教育教学目的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探索形成了由以下几项制度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课程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其一,坚持和完善课程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课程集体备课会,一般是开课前举行。这次集体备课会的中心任务就是组织各专兼职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本学期课程《教育教学规范》。对教师提出的疑问,组织者要给予明确解释和回答。此外,集体备课会上,各位教师就之前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本学期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共同讨论,相互交流教学经验,集思广益,对有关问题进一步细化、明了。在一学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若遇到特别重要情况确需集体讨论的话,视情况再次组织集体备课会。平时,采取网上形式实行集体备课。这几年,先后采取了公共邮箱、QQ群等方式,随时在网上交流信息、发布上级最新指示、共享教学资料、解答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集体备课制度的建立健全,为课程《教育教学规范》的落实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其二,实行正常课表制度。在本校领导和教务处等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这几年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同其他四门本科思政课一样在开学前一同编入正常课表。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正常教学作息时间进行,有个别特殊情况的教师放在周日进行。教学活动即使在周日进行,也同样编入课表,教务处视同正常课表,按正常课表要求组织教学。同时,教务处、校级教学督导组对所有编入课表的课程一视同仁实施教学监控、检查、督导。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正常课表制度,意味着该课程进入全校课程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和监控体系,这就为执行课程《教育教学规范》提供了校级层面的保障。其三,实行正常课程考核制度。所谓正常课程考核制度,如同正常课表制度一样,凡是编入正常课表的课程都要按照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教学评估中心)标准和要求实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合理、公正评定学生成绩。因此,如同其他课程一样,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结束时都要实行考核,而后评定每位学生成绩并及时提交。根据本课程特点,一般采用考查方式,即在最后一次课上当堂以开卷形式进行。教师事先从本期课程考核题库中选取不少于两道题,要求学生当场作答完成(题库一般在之前由教研室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拟定)。学生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40%、60%评定。平时成绩来自教师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社会实践的记录和评定。正常课程考核制度的建立健全,意味着“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所有环节都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标志课程《教育教学规范》得到彻底实施。

三、成效和基本经验

近十年来,随着以实施课程《教育教学规范》为标志的“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和推行,我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了质的跃升,课程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一成就得到我校领导、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及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这几年,不仅笔者本人所任教“形势与政策”班级学生对教师评价有了较大改观,期末学生评教达到95分左右,而且全校所有“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来自学生的评价普遍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总结经验,我们认为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必须实现课程教学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即首先要理顺课程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势与政策”课应由哪个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是对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具有决定意义的首要环节,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组织是“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作为一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课程,该课程应该归属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或称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应归属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等部门,但这些部门应全力协助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还须确定具体的教研室及其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学院(教学部)、教研室、教师要形成一套组织严密、管理有效的课程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课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为教学活动提供基本遵循。第二,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必须实现课程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众所周知,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是实现课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对于“形势与政策”课而言,首先,高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必须将“形势与政策”课明确纳入其中———和其他思政课一样对待,明确学分、学时、开课学期等事项。其次,在开课期间每学期初必须将该课程纳入学校统一的课表,一般应为每周正常教学作息时间,个别班级特殊情况可以放在晚上或周末。最后,日常教学管理和其他课程同样对待,包括开课前制定授课计划、明确授课内容、教学纪律,建立正常的教学监控、督导检查制度。第三,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必须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规范化确定化。由于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都在变化这一特点,这就决定该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如果课程教学内容不确定不规范,教师可以各行其是,那这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只是徒具形式,没有实质意义。虽然“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教学内容都在变,但同一学校同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做到明确、规范。一般地,教学内容应该按照每学期开课前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确定,各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从这些要点中选取若干个为每学期教学基本内容,实施专题教学。对于我校来说,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一部分来自教育部社科司、思政司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每学期编写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课件,一部分来自各地省情教育材料,一部分来自本校党委宣传学习材料。无论哪部分都要组织编写统一的讲稿或教案、PPT课件,作为教学必须传授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授课对象实际情况作一些修改和完善,但基本内容不能随意更改,任课教师不能各行其是。这是必须遵守的教学纪律。第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必须实现课程考核评价规范化制度化。考核评价是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因此,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须减少随意性,增强考核评价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这方面必须统一考核方式、方法、内容、评价标准等,考核应多元化进行,既有期末考核,也有平时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考核),甚至还有相关社会实践考核。思政课主管部门及相关教研室应对各任课教师在上述各方面考核提出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并提供基本考核题库。因学生所属行政班级经常发生异动,且每学期各班都要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奖学金等各种奖励项目,因此从管理有效性和实践经验看,考核成绩应每学期评定和提交一次。

四、余论

本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但是否可以推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高校,不仅取决于甚至不是主要取决于该模式本身的成效,它将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制约主要有:各高校已有“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机制,教育部以及各省级教育厅(局)对“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以及制定和贯彻规范化制度化政策措施的力度和决心,等等。老牌尤其是综合性知名大学与新升本地方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异,985、211工程大学与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本科院校与高职专科院校也有较多差异。但无论怎样,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以及全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而言,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是确定无疑的。为此,本模式对于情况和我校相似的高校或是情况和我校差异大的高校,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乃至推广意义和价值.

作者:何克祥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管理模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80785.html

    相关专题:发表论文网站 今日养猪业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工业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与预防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