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研究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历史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生活方式,许多历史建筑脱离不断发展的城市脚步,以静态孤岛方式存在于城市重要位置。通过针对历史建筑的不同问题,综合统筹考虑老建筑的历史、现状、未来三个基本因素,尝试由建筑文化历史出发,分析解决目前现状问题,增加未来建筑生命力来达到动态保护的目的,让历史建筑重新融合到现代社会节奏中,继续发挥价值,服务社会。

[关键词]历史建筑;动态保护;建筑生命力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建筑采用两种最基本的利用方式——新建与再利用。我国具有着世界上连续性最长、且从未间断过的独立体系,而我国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先生关于对首都北京的保护研究。随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建设无序状态之后,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草拟定第一批二十四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正式成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20年,不少的历史文化名城都编制了保护规划,制定了各种保护措施。至今为止,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理论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暴漏出的问题也不少。

一、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1.冰冻式静态保护单一的硬性规定保护范围、限制建筑高度、体量、风格等,强调有形的物质实体环境,却忽略了无形的资源保护,只考虑了保护对象物质的现状存在,无视保护对象的未来发展,导致了保护对象脱离城市发展节拍,越来越无法融入社会。到最后,只能以孤岛的静态形式矗立在城市的重要位置。2.历史建筑保护的单一性在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片面单一地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忽略了近代建筑和城市肌理。造成的后果就是传统建筑遗产与城市的割裂,城市风貌景观特征的不连续,城市缺少片区整体环境的保护观念。3.建设性破坏在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建设“仿古一条街”“假古董”等工程,后期导致历史文化氛围破坏。不仅经济效益没有达到,反而破坏了原有文化环境。4.仿建与重建也有为了商业旅游发展,许多城市在没有历史建筑的情况下,大肆重建、仿建。有的重建中国古建筑,还有的仿建国外建筑,造成了极大的文化破坏和城市环境破坏。这样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可以说是本末倒置。

二、国外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理论研究

1.国外历史建筑新型保护方法及案例在19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对发现的珍贵历史建筑采用冰冻式保护。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对历史建筑保护的认识上,西方强调了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延续性与持续发展,这也体现了动态的观点。西方国家在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及1979年的澳大利亚的《巴拉宪章》中都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及保持历史街区的延续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持续规划”“滚动开发”“控制性规划”等带有鲜明的动态性的规划思想被规划界普遍接受。在旧城保护中,则广泛提倡“循序渐进式”的改造方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城市景观受到了严重冲击,大量历史建筑被拆毁重建,城市历史建筑生存堪忧。在参照欧美先进文化保护制度后,日本亦开始推行本国登录制度。将遗产同日常生活贴近,复苏城市历史环境,传统建筑群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历史风貌的地区,划定保护区。该登录制度对于建设高品位城市、宁静美好家园有着极大的意义。法国历史建筑受国家保护,不允许被拆除,主要再利用方式为改建和加建。对于列级的历史建筑,其建筑活动主要以修缮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建筑原貌。同时,除了教堂、城堡、城墙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仍然沿用其原始用途以外,其他建筑在维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常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而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外观。如奥赛美术馆,前身为奥赛火车站和旅馆建于1890—1900年,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火车站有着完整的金属结构,其装饰繁琐复杂,文化艺术价值都极高,成为了当时“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建筑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1987年,法国博物馆中心提出了“将原来的巴黎奥赛火车站重新规划、组织和功能重组,将其改造成一个展示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艺术作品的美术馆。”建筑的原始结构得以完整保留,其改建是对空间的重新划分。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改建,使原来的建筑实体具有新的功能,适应了新的城市要求,从而使建筑重获生命力。该历史建筑改造完成后,受到了巴黎人民的广泛喜爱,成为了又一道巴黎之景。可以看出,西方历史建筑保护已经由简单的冰冻式保护转向历史建筑的更新与发展,让历史建筑重新融合现代城市生活。奥赛美术馆就是通过动态保护模式,让历史建筑重新再一次成为了城市地标、窗口。2.保护与再利用关系在总结我国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西方历史建筑动态保护方法研究中可以发现,如果历史建筑在保护好必要的文物遗址前提下,可以重新融入社会,建筑自身可以符合现代社会功能并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历史建筑可以很好地再利用和发展,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反哺历史建筑保护。这样的历史建筑会重新具备生命力,从而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相结合,是一种动态的保护方法。由建筑文化历史出发,分析解决目前现状问题,增加未来建筑的生命力来达到动态保护的目的,让历史建筑继续发挥价值,服务社会。

三、基于再利用理念的保护方法

1.功能置换采用这类方法的前提是,旧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改变,才能使建筑存活下来,用建筑对之前的文化历史作为纪念。这种方法在中国成功的案例有许多,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新天地等。2.引入部分新元素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建筑改造,在传统旧的建筑中引入新的建筑元素,可以采用加建等方式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达到特定的需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方法需要对老建筑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是保护部分哪些是改进部分。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需要把控空间的序列和秩序。3.深度挖掘建筑文化价值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当建筑所附属的文化价值没有被深度挖掘时,可以从建筑的附属文化入手,对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再利用。适当投入资金,建筑会带来各类价值的收益。通过经济文化收益,又可以反哺历史建筑,让历史建筑再次具有活力。4.整合片区历史氛围当单独的老建筑无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可以考虑将周围片区的历史文化价值重新整合归纳,让整个片区文化历史突显,获得强大的辐射力,以达到历史建筑再次复兴的作用。

四、西安历史建筑动态保护案例

1.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功能置换)陕钢厂建于1965年,曾经的老钢厂是全国冶金行业特钢重点生产企业。从建厂到1995年上税3.927亿,但由于各种原因,于2002年10月30日破产。曾经的老钢厂是几代人的记忆,是省市的骄傲。而破产后,原有的生产暂停,工人失业,一片颓废之景。面对这样的情形,西安市政府牵头,企业联合开发,将老厂房改造再生成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改造再生的老钢厂既体现出了城市艺术活力和时尚精神,又实现了产业建筑文化的延续,以及城市更新型建设的示范。可以说,这样的改造是保留了老建筑、留下了城市记忆、复兴了街区活力,为城市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陕钢厂采用了功能置换的方法,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型工业厂区重新复活。2.骡马市步行街(引入部分新元素)西安市传统的购物街——骡马市步行街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号角吹响,各方的个体户都涌向骡马市前来淘金。整齐有序的活动营业房,排满了街道两侧。同时,这里居民也把自己住的临街房改造后,租给个体户经营。这个市场经营的服装高、中、低档都有,花色品种样样齐全,生意红火,市场活跃。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淘”,喜欢购买新奇物品,传统的骡马市步行街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购物方式。于是在2007年进行了翻新,对地上步行街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加了地下购物广场,使地下海淘广场满足了年轻人新的购物方式和心理需求,使得骡马市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带来了丰厚的价值回报。这种在传统步行街下引入新的地下购物广场方式,对应着传统购物方式向新型购物方式的转变。通过引入部分新元素来达到购物方式的转变,让骡马市这个西安第一条步行街又重新引领了购物潮流。3.大唐西市(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历史)“大唐西市”项目是在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以商业为主线、以丝路风情和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大唐西市最深度挖掘建筑文化历史,建筑结合唐代历史文化、吸取丝绸之路各国风采,形成了一个占地0.3km2的大型综合性地产项目,达到了丰厚的经济文化效益。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历史,不仅满足了商业效益要求,也实现了历史文化再次复兴,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4.回民街(整合片区历史氛围)原先的西安回民街只是普通市民购买清真食品的一条商业街,可如今的回民街已经形成了一个片区,有自己独有的商业片区、宗教片区、生活片区等。整个回民片区很好地向社会展示了回民饮食生活文化特点,成为了西安市旅游的名片。回民街就是采用整合片区历史氛围来达到文化历史的突显,形成了强大辐力。

五、结语

西安的优秀老建筑众多,如何让它们重新具备生命力、同时带来丰厚回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里仅提出四种改造方法,具体应用还是需要政府、社会、市民集体参与的一个过程。希望西安这座古城的未来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及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2(2).

[2]焦怡雪.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团体[J].规划师,2002(5).

[3]吴良镛.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9.

[4]金鑫,陈洋,王西京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西安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4).

作者:和西杰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历史建筑保护方法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66726.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 失效分析


    上一篇:无线电频谱的管理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