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审美期待视野下微电影艺术

一、基于期待视野的审美接受

微电影《父亲》是导演筷子兄弟对日常生活的“美学关注”,它不再是对生活“宏观层面”的迷恋,而是从生活的“微观层面”去进行人生哲理和命运悲剧的“反思”。艺术来源于生活,观众更希望看到真实的生活面貌,而不是美化过虚假的生活,或是时不符合逻辑或经验的生活。电影观众的更加注重情境的类似性,由于微电影《父亲》符合生活的逻辑,并真实地表现人的本貌和生活的细节,促使观众向电影的画面认同,并通过镜头所表达的形象认识自我、观照自我、意识自我,使自己看自己,自己认识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一般而言,“微电影”由于影片时间限制,不能设置繁复的线索和错综复杂的纠葛,缺乏沉淀和积累,而对于细节不能深度推进,导致了微电影很难对主题进行深刻的挖掘。但艺术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帮助人们把熟悉的东西利用“陌生化”,以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或期待,对事物产生新鲜和陌生的感觉,从而走出对生活的麻木和困境。这种陌生化实际上是用突破常规的方法唤起接受者的关注。而纪实风格的手段恰恰有一种将司空见惯东西新鲜化的功能,比如:我们对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写字的事情记忆深刻,可一出现在影片里就觉得新鲜而亲切。父母为我们补衣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可一出现在影片中里就引人注目。观众正是从这一类观影经验中产生了要看既新鲜又熟悉的人物和景物的期待视野。在《父亲》中,虽然人物关系、影片线索和故事情节都十分简单,但是影片通过将一个小家庭中父女之间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联系起来,不断地对细节进行发大和积累。其内容来自普通人的生活,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怀与温情。总之,从《父亲》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等方面来说,影片在主题表现和对艺术接受者的心灵把握上是成功的。

二、期待视野下的美学审视

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美学命题,在他看来,生活即美,美即生活,“审美经验是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并非游离于其他经验之外”,也就是日常生活蕴含着美的元素和人生哲理。筷子兄弟的电影美学思想显然受到杜威的影响,《父亲》就是从一对普通父女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体验美,探索人生哲理,发现社会问题的旅程。父爱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父亲与子女的问题在这个社会广泛存在着,是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素材之一,在解读父爱和反思父子关系的过程中往往包含了许多的辛酸和泪水,所以从共鸣角度来讲是占了先机的。导演筷子兄弟在影片《父亲》中,以平民的视角对社会底层人和现实的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与此同时,电影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领域,如现代人的冷漠,职场性骚扰等,进行“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以引发观众反思生活,反思人生。现代电影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怀旧,美国后现代理论家杰姆逊认为,怀旧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历史的场景,而是展现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文化经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美学,抵制以主观意图对日常生活的粗暴介入,或随意干涉和生硬的切割,其主张电影应该表现真实的人,表现人的日常生活,反对幻想、想象。其审美元素可以概括为:取消人为臆造的情节,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直接在街头巷尾摄取影片素材,以此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状。显然,新现实主义拒绝像现实主义那样对生活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过滤,而是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的本真状态、自然状态。《父亲》是怀旧情结、再现历史和表现文化经验的融合,它受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影响,努力还原生活真实,把观众带回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在这里,电影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经验的集体记忆。《父亲》正是遵循这一原则,把摄影机扛上街头,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怀旧”把握无微不至,力求带着观众一起集体“穿越”到小平房的老街,街头的摩托车,理发匠,严厉的小学老师,顽皮、童真、整蛊的小孩,孩子间的小吵小闹,飘扬的红领巾,巷子里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医院里冷漠无情的护士的服务态度,组成了社会的风俗画,在坚持来源于生活基础之上聚焦70、80后这代人的成长,叙述了小家庭、小故事、小温情的平民生活。其目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日常生活之美,再度唤醒大众的集体回忆。有人这样评论道:“《父亲》是人对生命、生活的回望,这种回望,透过亲情、爱情和邻里之情,跨越地域及文化差异,浓厚的人情味使得这幕剧回到港产片的传统时代,怀旧特色也成为它最真诚的标签。”

三、期待视野下的情感共鸣

“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以后对该事物的评价,是因为人们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以已有的经验或获得的信息为依据,即以已有的期待视野来判断或解释后来得到的信息。因此在观影中,已有的期待视野能促使观众更快地建立影像与自身之间的亲密关系,观众的心情跟随着影像变化而起伏,银幕仿佛就是一面镜子,观众往往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电影题材所表现的情感与受众的内在情感体验相同或相似,从而引发对过去的追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就会“触碰这一代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断层中的群体心中最柔软也最心疼的部位”。在播放电影前推出同名歌曲《父亲》也很好地调动了观众在期待视野下的情感共鸣,歌曲《父亲》用高度凝练的歌词突出了父爱的主题思想,使《父亲》这首歌深入人心,加深我们对电影主题的认同。一方面,影片的配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渲染了一种悲伤感人的气氛,深化父爱的主题,为观众提供了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使观众仿佛亲身体验了身体的快感,俨然自己就是影片中的父亲,在险象环生的恶劣条件下与敌人作搏斗;或是女主角,经历了重重苦难,终于与心上人走在一起。此时,艺术意象已不仅仅停留在心中,而是作为生命意象与受众的生命体验产生了和谐的交响。

四、结语

微电影《父亲》通过对观众期待视野的把握与突破,生动地阐释了影视艺术的三个重要原则,既现实美与艺术美的集中表现的原则,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的原则,以及具象美与抽象美的完美结合的原则。《父亲》作为一部微电影,能唤起人们对父爱的思考和对亲情的珍惜,达到了一部影片对社会应有的贡献价值。

作者:胡洁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审美期待视野下微电影艺术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56027.html

    相关专题: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金融分析师


    上一篇:强化安全生产培训质量
    下一篇:强化领导干部的政治力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