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人口与发展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会类 >

【就业趋势】京津冀地区就业增长的空间集散趋势分析

本文作者:沙勇;郭洁;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人口与发展》2014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的高级空间形态,就业空间分布正是刻画区域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变量。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首次利用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研究就业增长的空间集散特征。根据核密度分析结果确定都市圈内的京津石为一级就业中心,唐保沧张为二级就业中心,秦承廊为三级就业中心。京津冀就业的整体空间集散特征为仍在进一步集聚,且集聚特征稳定。空间统计表明:2004年和2008年京津冀都市区的重心均分布在廊坊境内,移动方向为东北向。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和廊坊所在的区域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呈"东北—西南"分布模式。对比两年变化得出就业核心区范围在减小,密度在加大。分产业和行业来看,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就业分布最为均衡,第三产业分布最为集中,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仍在进一步集中,而生活性服务业在扩散。
【论文正文预览】:1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以大都市圈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城镇空间布局最为集约产业竞争力最为强劲、要素配置最为高效的经济空间形态(Fridemann,1986)。就业空间分布也是刻画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变量,它
【文章分类号】:F249.27;F224
【稿件关键词】:就业集聚扩散京津冀
【参考文献】:
  •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 赵作权;;地理空间分布整体统计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 周素红;闫小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 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 李国平;陈秀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 刘霄泉;孙铁山;李国平;;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 沈体雁;张晓欢;赵作权;赵璐;;我国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1期
  • 朱宇;1990年代上海市人口和就业变化的空间格局和国际对比[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 刘剑;张瑜;;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陈潇潇;朱传耿;;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 徐振宇;兰新梅;;北京的郊区化困境与服务业发展机遇[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 祝炜;;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的密度梯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 李雪铭;杜晶玉;;大连市私家车与居住空间组织形式关系的初步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7年02期
  • 杨先明;袁帆;刘岩;;Explaining the lack of FDI in western China:an industrial perspective[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 邴燕萍;耿慧志;;居住与就业平衡对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以日本东京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江雯婧;原卉;;北京市女性居民通勤特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 车前进;曹有挥;马晓冬;姚士谋;郭垚;;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 陈仲常,张建升;中国工业布局变迁与收入差异相关性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 冰寄海;程英男;王海涛;;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心城区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杨先明;袁帆;;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王亮;加雨灵;;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 秦敬云;王敏;文礼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产业集聚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2000-2011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 吕岩威;孙慧;何伦志;;基于三维度模型的产业集群识别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 韩中;;我国制造业不均衡性与集聚的测度与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 汪徽;王承慧;;南京大型保障性住区南湾营社会实效评价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 李欣;叶果;;上海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 冯红霞;;基于元分维思想的土地利用混合度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 华小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 孟磊;采煤驱动下平原小流域生态演变规律及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 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 刘元姝;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 陈卓;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 董彦兵;浙江制造业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 杨雪春;北京市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 宋俪娜;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现象[D];西北大学;2011年
  • 李国平;刘霄泉;孙铁山;;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 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 曾怀恩;黄声享;;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数据插值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5期
  •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 丁成日;宋彦;张扬;;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支持:方案规划应用实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 储金龙;王志强;;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 曹广忠;刘涛;;北京市制造业就业分布重心变动研究——基于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 张晓欢;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李秀伟;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定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 王玮;基于GIS支持的北京市就业空间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 刘碧华;;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10期
  • 柳欣,程晶蓉;中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 邓强;就业增长视角下的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公务员热”折射低就业增长之弊[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42期
  • 黄国雄;;关于建立就业增长模式的几点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 《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就业增长三大难[J];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 张永鹏;;无就业增长的解决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 张静;;爱尔兰制造业的就业增长与区域发展[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 卢福财;黄彬云;;促进就业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教训[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 张晓旭;;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7年24期
  • 付宏;;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就业增长:“难民效应”还是“熊彼特效应”?[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 黄国石;;劳力就业增长的控制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记者 董克伟;我国面临“无就业增长”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 钱飞鸣;“无就业增长”考验发展智慧[N];深圳商报;2006年
  • 记者 孙覆海?丛民;山东就业增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 马永堂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把推进绿色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 就业促进会;就业增长既要“量”也要“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 肖庆松 邓璐一;梅列:促进就业增长 提高就业质量[N];三明日报;2011年
  • 本报记者 杜鹃;服务行业成美国就业增长主动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 记者 商意盈;东部出现“无就业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陈炳才;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 本报记者  陈欢 实习记者 陈喜宁;笼统地说无就业增长不准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 赵艳青;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 杨明晔;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 邱杰;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 高玉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 王华;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制度约束与就业增长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 何万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机制和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 郝小新;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 杨子木;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 苏楠;三次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稿件标题】:【就业趋势】京津冀地区就业增长的空间集散趋势分析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人口与发展》2014年05期
【期刊简介】:《人口与发展》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人口与发展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5646/F,国际刊号:ISSN1674-1668。人口与发展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更多人口与发展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27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沙勇;郭洁;


    更多社会类论文详细信息: 【就业趋势】京津冀地区就业增长的空间集散趋势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shehui/28155.html


    相关专题:import export电影 江苏区域划分 《人口与发展》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作物学报
  •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 火炸药
  • 局解手术学杂志
  • 农技服务
  • 武大国际法评论
  • 英才
  •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护理学报
  • 东方剑


  • 上一篇:【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犯罪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价值悖论|生态悖论与生态治理的价值取向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