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

关注我们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河南省化石能源利用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估算——基于2000~2009年数

本文作者:高军波;王义民;李清飞;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了探求河南省化石能源消耗及工业生产过程对省域碳循环影响,利用ORNL和EEA提出的区域碳排放和碳吸收定量模型,估算并分析了2000~2009年河南省域碳均衡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河南省碳排放量为119295.76×104t,其中化石燃料排放量占碳排放总规模92.3%,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为7.7%;煤炭消耗是化石能源利用中最大碳源,占化石能源碳排放总量的89.53%,其次分别是水泥生产和原油耗用,燃料油消费碳排放量最小,仅占0.43%;近10年来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逐渐递增,并于2003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同期万元GDP的碳排放强度先增后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明显;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同期碳排放规模拟合度高达0.975,是驱动省域碳排放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河南省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的措施建议。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1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1

【论文正文预览】: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的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速度加快,全球地表温度在未来100年可能会升高1.6℃到6.4℃,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的[1]。现有研究认为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
【文章分类号】:X784
【稿件关键词】:碳排放碳吸收河南省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2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2

【参考文献】:
  • 刘宇;匡耀求;黄宁生;吴志峰;王翠萍;;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 张宏武;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张仁健,王明星,郑循华,李晶,王跃思,刘学义,黎云,王邦中,陈振林;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3期
  • 洪大剑;张德华;;二氧化碳减排途径[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 汪刚;冯霄;;基于能量集成的CO_2减排量的确定[J];化工进展;2006年12期
  • 白冰;李小春;刘延锋;张勇;;中国CO_2集中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刘宇;匡耀求;黄宁生;;穗港城市发展与碳排放[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 曹青;生物质常规与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行为及升值利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 项菲;烯胺DETA/TETA溶液富集烟道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 肖国华;中铝青海分公司一期160kA电解烟气净化系统的改进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4年
  • 肖慧娟;广东省陆域碳收支估算及其变化机制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 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 周嘉,尚金城;绥化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 徐中民,程国栋,邱国玉;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 王彦佳;;实践低碳经济:兼顾GDP创造和CO_2排放[J];WTO经济导刊;2010年02期
  • 刘燕娜;洪燕真;余建辉;;福建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 赵冠伟;陈健飞;崔海山;陈颖彪;;199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年06期
  •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 李艳梅;张雷;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 冯相昭;;碳减排,还有哪些潜力可挖?[J];环境保护;2009年23期
  • 汝醒君;苏利阳;陈茜;;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 全球变化与经济发展项目课题组;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新方案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庄智;胡琼琼;朱伟峰;徐强;谭洪卫;;国际碳排放核算标准现状与探讨[A];城市发展研究——第7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1年
  • 董会娟;张智勇;李晓娴;薛冰;;基于IPCC方法的区域碳排放研究—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 辛凡文;张明;;煤炭加工利用过程的碳排放特点及减排途径[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郭朝先;;中国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术[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 汪洪;林晗;;中国低碳建筑的初期探索和实践[A];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 史一卓 编译;新研究表明 森林在碳吸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N];中国气象报;2011年
  •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 张捷;碳排放博弈要巧打西方规则牌[N];中国证券报;2010年
  • 记者 吴婷;发改委称碳排放强度将成法定指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许苏清;利用现场和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南大洋碳通量[D];厦门大学;2008年
  •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米娜;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 颉鹏;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 王琛;我国碳排放特征与低碳经济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 范静;国际碳排放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 乐融融;建设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 何慧慧;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 庆东瑞;山西省低碳经济分部门脱钩指标建构与评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 罗胜;石化行业碳排放强度估算与减排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稿件标题】:【国有企业政研论文】河南省化石能源利用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估算——基于2000~2009年数据的实证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发表期刊期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5期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3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网络配图3

【期刊简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23-1216/N,国际刊号:ISSN1003-785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由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更多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42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高军波;王义民;李清飞;


    更多免费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国有企业政研论文】河南省化石能源利用及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估算——基于2000~2009年数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mfnylw/290346.html


    相关专题: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西北美术
  • 齐鲁珠坛
  • 体育时空
  • 行政科学论坛
  •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 现代冶金
  •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电视技术


  • 上一篇:【社会保障论文题目】CTP技术优势逆市创商机柯达CTP应用技术研讨会在粤召开
    下一篇:【论文格式字体要求】中国依然将是全球金融海啸中的安全港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