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

关注我们

【议论文素材宽容雅量】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调控序列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本文作者:王茂华;刘绵学;李德款;杨毅;李旭锋;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5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油酸去饱和酶FAD2(fattyaciddesaturase2)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能催化油酸脱氢生成亚油酸的还原酶。根据GenBank上已知的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设计引物,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叶片总DNA为模板,进行TAIL-PCR扩增,获得约1.4kb片段并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说明该片段为已知的FAD2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将该片段进行不同长度的5′端缺失,并用缺失后的序列替换pBI221-LUC质粒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甘蓝型油菜瞬时表达载体,进行油菜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序列5′端-669bp至-1019bp对报告基因表达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结合启动子预测分析结果,此片段中可能存在的赤霉素应答元件、光调控元件等顺式作用元件对FAD2基因的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正文预览】:脂肪酸及其衍生的脂类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不仅是植物种子中的主要能源贮存形式,也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1]。此外,脂肪酸还作为植物中的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近十几年来,对植物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一直是育种学工作者改良油料作物品质的研究热点。FAD
【文章分类号】:S565.4
【稿件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酸去饱和酶基因FADFAD启动子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瞬时表达分析基因上游调控序列表达载体应答元件基因表达调控脂肪酸
【参考文献】:

  • 黄冰艳;张新友;苗利娟;严玫;海燕;易明林;徐静;陈占宽;;花生FAD2基因RNAi载体转化及转基因籽粒脂肪酸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年03期
  • 殷冬梅;杨海棠;台国琴;杨秋云;崔党群;;花生油酸脱氢酶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尹红;与花生发育以及抗耐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 邱峰,王茂林,刘阳,周云涛,赵云,张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中一个未知功能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甘蓝型油菜皖油12号(兴选2号)[J];安徽农业;2001年09期
  • ;甘蓝型油菜皖油15(114)[J];安徽农业;2001年09期
  • 刘尊文;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选育简报[J];江西农业科技;1988年09期
  • 王晨光,李思训;陕西省甘蓝型油菜再次北移的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唐成林;;陇东南山区甘蓝型油菜安全越冬技术初探[J];中国农技推广;2006年12期
  • 杨天建;;高产油菜冬季管理要点[J];农民科技培训;2006年10期
  • 肖美红;;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2007年03期
  • 杨昆红,王学明;甘蓝型油菜苗期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1期
  • 吕宝成,刘华莲,谢全录;甘蓝型油菜安全越冬的措施[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4年01期
  • 寸守铣;王敬乔;李根泽;和江明;董云松;陈薇;曾黎琼;;利用云南自然条件建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及育种体系[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Anne Marie Chèvre;Frédérique Eber;Martine Leflon;Stéphane Nicolas;Marie-Odile Lucas;Olivier Coriton;Eric Jenczewski;Nicolas Pouilly;Jean-Claude Letanneur;Cyril Falentin;Michel Renard;Maria Manzanares-Dauleux;Hortense Brun;Régine Delourme;;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的同源和部分同源重组(英文)[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沈金雄;傅廷栋;杨光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 Jrg Plieske;Gregor Durstewitz;Eva-Maria Graner;Hartmut Luerben;Andreas Polley;Markus Wolf;Martin Ganal;;在TraitGenetics进行的五年时间的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的研究[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S.Roger Rimmer;Lone Buchwaldt;Dwayne.D.Hegedus;;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的机理解析(英文)[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夏宗伟;谭小力;张志燕;;甘蓝型油菜中BnIND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英文)[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陆光远;伍晓明;陈碧云;高桂珍;许鲲;;甘蓝型油菜新型雄性不育突变体的花器官形态特征[A];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Timothy L.Grey;David Buntin;Paul Raymer;;抗咪唑啉酮甘蓝型油菜与抗草甘膦的陆地棉或热带玉米进行带状轮作(英文)[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付绍红;韦献雅;牛应泽;郭世星;;Floral-dip法将拟南芥cry1基因c末端导入甘蓝型油菜(英文)[A];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邓晓玲;孔维文;冯震;郭明;李华平;;甘蓝型油菜中NPR1基因的克隆、载体构建及其转化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戴铁生;要种就种“双低”油菜[N];湖南科技报;2004年
  • 农保伴;288个新品种获得授权[N];农资导报;2009年
  • 记者 汪永安;杂交油菜新品种增产值9亿多元[N];安徽日报;2009年
  • 记者徐春成;市农业局对全市麦油旱情开展调查[N];铜川日报;2009年
  • 张强光 本报记者 赵文;天一下雨又要收灌秧水了[N];广元日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李禾;冷焦水循环处理:100%回收、100%再利用[N];科技日报;2009年
  • 张行勇;陕西选育出含油量达60%的油菜籽[N];科学时报;2009年
  • 吴恒昊记者 张华;湖北油菜种植技术领先世界[N];中国质量报;2008年
  • 张行勇;为中国老百姓吃油效力[N];科学时报;2009年
  • 陈鹏;李加纳:引发世界油菜革命[N];科技日报;2000年
  • 徐芳森;甘蓝型油菜硼营养高效的生理机制和遗传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 马朝芝;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 胡胜武;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新型核不育材料Shaan-GMS的遗传及核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 栗茂腾;甘蓝型油菜新类型的创建和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钱伟;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段海燕;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营养生理及遗传行为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沈金雄;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牛应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 郝彦玲;甘蓝型油菜与向日葵高γ-亚麻酸基因工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郑卓;新疆野生油菜的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 贺华良;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基因表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李海渤;我国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 王轶;甘蓝型油菜“蜀杂九号”防御素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四川大学;2005年
  • 杨成军;甘蓝型油菜CHSA、CHSB基因以及WRKY44同源基因片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 廖问陶;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及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Toc33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 黄天带;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及矮秆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陈雁;利用基因工程途径对甘蓝型油菜抗病、抗衰老、无花瓣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 胡正;甘蓝型油菜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筛选与硼高效基因相连锁的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 龙卫华;甘蓝型油菜营养性状的QTL定位及杂种优势机理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刘绚霞;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议论文素材宽容雅量】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调控序列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表期刊期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5期
【期刊简介】:《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3900/S,国际刊号:ISSN1008-0864。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5942/)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王茂华;刘绵学;李德款;杨毅;李旭锋;


    更多观光农业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议论文素材宽容雅量】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调控序列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ggnylw/277698.html


    相关专题: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江南论坛
  • 改革
  • 中国天主教
  • 世界家苑
  • 山东纺织科技
  • 防灾减灾学报
  • 西北地质科学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 热固性树脂
  • 解剖学研究


  • 上一篇:【黄金比例数学论文】关于交通运输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下一篇:【毕业之家论文自助检测系统】社会关系网络与劳动力工资的户籍歧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