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籼米和粳米的区别】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

本文作者:陈鑫;韦新宇;许旭明;王建勇;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选用明恢198、明恢185等5个含有粳稻血缘的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与齐丰A、M10S等5个籼型三系和两系不育系,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分析方法,研究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均高于50%,这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2)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对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形成贡献较大。(3)R1(明恢198)和R3(明恢2155)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表明偏籼型早熟恢复系明恢198和明恢2155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论文正文预览】: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水平关系世界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1]。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2次育种革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水稻单产的提高陷入瓶颈,主要原因之一是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狭窄[2],亟待新的育种策略的创新来改变现状[3]。前人研究表明,籼粳2个
【文章分类号】:S511
【稿件关键词】: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农艺性状配合力
【参考文献】:
  • 许旭明,张受刚,卓伟,杨藤帮,范祖军;水稻广亲和恢复系729的表现及其利用[J];福建稻麦科技;1997年01期
  • 涂诗航;张水金;董瑞霞;杨东;谢鸿光;郑家团;;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韦新宇;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梁康迳;;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年03期
  • 王才林,汤玉庚;杂交粳稻若干米质性状的配合力[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1期
  • 程灿;周继华;曹黎明;袁勤;;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J];上海农业学报;2012年02期
  • 李任华,徐才国,何予卿,袁隆平,王象坤;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8年05期
  • 廖伏明,周绅炉,盛孝邦,阳和华,徐秋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J];作物学报;1999年05期
  • 郭咏梅,卢义宣,谭春艳,刘晓利,张竹仙,王增民,邹勇;不同生态环境下籼粳中间型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04期
  • 廖佩言;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的分析[J];遗传;1980年05期
  • 龚光明,周国锋,尹楚球,盛孝邦;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93年03期
  • 许克农,李成荃,罗彦长;两系三系亚(品)种间杂交水稻亲本的亲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胡宝成,王毅,赵仁渠,赵成松,陈凤祥,李强生;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和育性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1992年01期
  • 鲁伟林;余明慧;胡建涛;贺二伟;陈筱君;;水稻不同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进展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 程新奇;严钦泉;周清明;赵东海;;籼粳重组自交系亲本籼粳特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项秀兰;陈国祥;李小蕊;高志萍;施大伟;韩彪;江玉珍;于光辉;;两优培九抽穗期倒二·倒三叶片光合膜部分光能转化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 程保山;杨加银;徐卫军;;SSR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 陈小荣;陈志彬;贺浩华;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欧阳林娟;;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 卢华金;杨文清;楼珏;阮柏苗;郑国楚;陈国光;洪德林;;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楠丰9A的选育和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 杨祥波;刘晓丹;刘广娜;;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杂种优势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 吴险峰,方忠坤,吴让祥,金宜祥,宁会琴;籼型两系法核不育安协S的选育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2期
  • 于澄宇;胡胜武;郭蔼光;张春红;俞延军;;遗传标记与甘蓝型油菜杂种表现的关系[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 ;Genetic Dissection of Yield Components in an Elite Maize Hybrid Using Molecular Markers[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朴钟泽;韩龙植;高熙宗;张建明;陆家安;李培德;;水稻干物重和氮素利用效率性状的配合力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邹小云;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陈小荣;贺浩华;刘宜柏;;三系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陶兴林;胡立敏;朱惠霞;;花椰菜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研究[A];中国十字花科蔬菜研究进展 2009——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熊建华;陈学峰;张义平;朱英国;李阳生;;红莲型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及其亲本苗期与分蘖期根系基因表达差异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张义平;陈学峰;熊建华;朱英国;;红莲优6号杂交水稻与亲本三系不同发育时期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红莲型杂交水稻学术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郭士伟;程艳军;高东迎;刘蔼民;;水稻籼粳杂种F_1低温敏感不育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达[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李贵勇;杨从党;袁平荣;卢义宣;李本逊;邱崇力;何兴林;邓安凤;;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概况[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司马杨虎;孙德斌;钱荷英;赵爱春;何斯美;鲁成;向仲怀;;家蚕DNA多态性差异及其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林荔辉;应用分子和常规技术通过籼粳交选育亲籼型水稻雄性不育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 张彩英;小麦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鉴定及ZDS功能标记的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 黄明;分子标记与水稻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 钟蕾;不同配合力水稻恢复系及其F_1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 刘克琦;含维生素A功能稻的选育及遗传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 刘怀年;骨干亲本蜀恢527的全基因组扫描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 边建民;“C418/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杨加银;大豆的杂种优势和杂种产量的数量遗传学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刘任重;湘杂棉2号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 汪勇;水稻杂种花粉不育的细胞学研究及两个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 张庆路;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一般配合力相关性状QTL[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王俊义;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华201S的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田雨;转基因抗虫恢复系配合力研究及强优势组合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刘艳;水稻恢复系先恢207的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改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陈鑫;七个南瓜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王彦玲;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 杨旺兴;水稻籼粳交种质遗传多样性分类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 刘婷婷;长梗黄精11个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跨种扩增[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 钱论文;中国半冬性油菜杂种优势群的初步遗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 崔月;玉米AFLP遗传距离与光合特性杂种优势相关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 罗志祥,朱启升,王安东,陈杭之,施伏芝;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杨仁崔;梁康迳;陈青华;;稻米垩白直感遗传和杂交稻垩白米遗传分析[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 许旭明;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杨腾帮;梁康迳;;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陈顺辉,卢浩然,杨聚宝,胡如英,赵明富;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性状的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及其相关分析[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曾晶;姜恭好;何予卿;张端品;;利用籼粳交探讨水稻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4期
  • 王才林,汤玉庚;杂交粳稻若干米质性状的配合力[J];江苏农业学报;1989年01期
  • 张兆兰,王才林,汤述翥,施建达;利用粳型广亲和恢复系与籼稻不育系配制籼粳亚种间杂种[J];江苏农业学报;1990年01期
  • 莫惠栋;;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 李林,张更生;温度对亚优2号结实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1993年01期
  • 王健康,刘超;杂交中粳稻优势表现及亲本配合力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 许旭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遗传基础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 张瑞祥,廖家槐,钟利民,罗国庆,李土明,张红林,赖莉娟;籼型杂交早稻协优赣7号[J];杂交水稻;1993年02期
  • 夏英武,刘贵付,舒庆尧,蒋荣花,谢嘉华;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突变体的诱变及其初步研究[J];核农学报;1995年03期
  • 王志,胡远高;籼型杂交中稻新组合泸优502[J];中国稻米;1996年02期
  • 顾来顺,姚立生,孙明法,何顺椹,高恒广,严国红,唐红生;杂交稻新组合特优559制种高产的特性与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97年01期
  • 吴东辉,李锐,肖昕,甄海,苏倩;广东省籼型三系杂交稻品质性状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 王志,宋德明,刘定友,胡运高,褚旭东,李成依;优质籼型不育系绵5A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种业;2003年04期
  • 张杰;周国彬;;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6年10期
  • 王长发,高如嵩,程方民;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的气象生态效应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 黄志强,邓锋,龙和平,潘熙淦,王任初;1994年全国籼型杂交稻区域试验汇总结果简报[J];杂交水稻;1996年S2期
  • ;籼型中、晚杂交稻新组合“汕优669”、“特优669”[J];福建农业科技;1996年06期
  • 戴小军;欧立军;李文嘉;刘平;陈良碧;;水稻籼型、粳型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研究和应用[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郭光荣;程乐根;陈静萍;郭峰;李学初;郑森;;太空诱变选育籼型水稻恢复系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夏士健;张启军;杨杰;吕川根;;水稻不育系的广亲和基因检测及籼粳型分析[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柯蓓;许旭明;张受刚;郭玉春;韦新宇;黄姗;梁康迳;;一个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系谱的SSR分析[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夏士健;张启军;杨杰;吕川根;;水稻不育系的广亲和基因检测及籼粳型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周红菊;穆俊祥;张启发;余四斌;;粳稻染色体片段的杂种优势效应[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 王慧;张书涛;郭涛;刘永柱;张建国;陈志强;;籼型矮杆突变体CHA-2的矮生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朱小源;陈深;杨健源;曾列先;伍圣远;李亦龙;;一个源于广谱抗瘟稻种“28占”抗性基因Pie(t)的分子标记定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房三虎;李亚娟;卢永根;李金泉;刘向东;;同源四倍体水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邹江石;;温度对水稻亚种间杂种育性及结实率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 记者 王仰华 马艳玲;世界首个籼型抗衰老杂交水稻品种问世[N];闽西日报;2011年
  • 程译墨;选育籼型优质香稻提高稻农经济效益[N];农民日报;2011年
  • 何霞;“籼型优质不育系金23A”在湖南常德进入实际应用[N];农民日报;2005年
  • 记者 左丹 周月桂;优质“湘米”赶超“泰国香米”[N];湖南日报;2010年
  • 记者 刘莹清 实习生 王曾;“超级”水稻新区育种[N];滨海时报;2010年
  • ;中选181[N];农民日报;2004年
  • ;水稻新品种“两优227”鄂审稻2004012[N];湖北科技报;2006年
  • 杨明富;水富:两系籼型软米核不育系通过省级鉴评[N];云南科技报;2007年
  • 宋彦均;德农二○○○[N];农民日报;2004年
  • 省种子工作管理站 李全衡;水稻新品种[N];云南科技报;2006年
  • 付立忠;籼型水稻核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性的鉴定[D];浙江大学;2004年
  • 栾霁;水稻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 阿们(Adedze Yawo Mawunyo Nevame);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与籼型雄性不育系的部分种间杂交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 王鹤潼;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交后代亚种分化研究及环境响应[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 高虹;亚种间杂交对东北粳稻的育种贡献[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 刘鸿艳;335份旱稻核心种质构建与栽培稻抗旱相关QTL定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 苏军;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转化籼型杂交稻亲本及育种利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 杨慧;云南糯稻遗传多样性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1年
  • 林拥军;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基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 李文嘉;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及2个特有基因的功能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 王雪仁;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发育遗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 张传胜;籼型水稻品种有关性状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D];扬州大学;2001年
  • 王云生;籼型温敏不育系6311S的评价及转育为矮败型不育系6311A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 韩赞平;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异交性能和杂交籼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 邓香芹;转Bt基因籼型两系杂交稻高产生理与品质特性及低温胁迫对其剑叶生理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 刘鑫燕;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标签标记的发展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 吕彦;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waxy基因转入籼型杂交稻保持系[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 柯蓓;水稻灿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SSR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 辛阳;水稻非结构性物质积累与再转移特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 张正球;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籼米和粳米的区别】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期刊期数】:《福建农业学报》2014年09期
【期刊简介】:《福建农业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福建农业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5-1195/S,国际刊号:ISSN1008-0384。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本刊为......更多福建农业学报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010/)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陈鑫;韦新宇;许旭明;王建勇;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籼米和粳米的区别】籼粳杂交偏籼型早熟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6429.html


    相关专题: 《福建农业学报》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湖北教育
  • 音乐时空
  • 科技创业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 设计家
  • 现代畜牧兽医
  • 诗林
  • 现代防御技术
  • 长三角


  • 上一篇:[房屋裂缝鉴定标准论文]甘蓝型油菜裂角性快速鉴定的方法及其应用
    下一篇:【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