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新疆农业科学杂志社

  • 主管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 出版周期:月刊
  • 国际刊号:1001-4330
  • 国内刊号:65-1097/S
  • 邮发代号:58-18
  • 出版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 限量中!
  • 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条件条件解读《全》
  • 期刊真伪:鉴别期刊真伪5大方法!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果麦官网】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

本文作者:王锁牢;李广阔;高海峰;高永红;张宏芝;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新疆农业科学》2014年08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研究,探讨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的发生危害特点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5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核桃小麦间作田发生危害时间稍早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田间消长规律与小麦单作田基本一致,危害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核桃小麦间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大于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发生量。【结论】核桃小麦间作麦田、红枣小麦间作麦田和小麦单作田麦长管蚜的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麦长管蚜在核桃小麦间作田的危害重于其在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的危害。
【论文正文预览】:0引言【研究意义】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先为害麦叶,然后转到穗部为害,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1-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麦长管蚜逐渐替代麦二叉蚜成为优势种,成为新疆小麦田主要危害种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3-4]。近年
【文章分类号】:S435.122
【稿件关键词】:核麦间作枣麦间作麦长管蚜
【参考文献】:
  • 刘乾;张廷伟;刘长仲;;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尹青云,郑王义,谢咸升,李峰,李锐,郑晓玲,范绍强;温度对麦长管蚜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3年03期
  • 李素娟;刘爱芝;茹桃勤;武予清;韩松;;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麦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年01期
  • 王美芳;原国辉;陈巨莲;雷振生;吴政卿;;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及小麦抗蚜性鉴定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 李鹄鸣;麦长管蚜实验群种的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 周海波;陈巨莲;程登发;刘勇;孙京瑞;;小麦间作豌豆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9年07期
  • 王冰;李克斌;尹姣;杜桂林;郭萧;王玉卿;曹雅忠;;风雨对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发展的干扰作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 荣丽君,迪拉那·艾山;新疆麦长管蚜数量消长因子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1992年04期
  • 史彦江;卓热木·塔西;宋锋惠;俞涛;吴正保;哈地尔·依沙克;;枣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 王锁牢;李广阔;刘建;乔旭;;4种杀虫剂对小麦长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黄木易,黄义德,黄文江,刘良云,王纪华,万安民;冬小麦条锈病生理变化及其遥感机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 张长青,张金如,赵燕驹;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小麦赤霉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廖平安,靳文奎,郭春强;抗病威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 杨学明;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钱存鸣;;粉锈宁与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 黄木易,王纪华,黄义德,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叶火香;何迅民;韩宝瑜;;茶园间作杨梅、柑桔和吊瓜对粉虱种群数空间特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高胜国;小麦抗病种质多抗性鉴定及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曹克强,王革新,李双悦,傅花存;小麦白粉病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振岐教授简介[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刘乾;张廷伟;刘长仲;;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王晶晶;李正跃;陈斌;;作物间作套种多样性控虫增产机制的研究概述[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郭洁滨;黄冲;孙振宇;马占鸿;;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估算不同品种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的研究[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孙静;;河南省参加生产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抗病性鉴定与评价[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 王贺军;高军;张连生;;小麦吸浆虫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扩散传播调查报告[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 何文兰;宋玉立;;小麦抗白粉病的离体鉴定方法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 刘顺通;康业斌;侯文邦;段爱菊;赵社敬;刘已先;;小麦品种(系)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及叶枯病药剂防治试验[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 高灵旺;沈佐锐;倪汉祥;程登发;胡伯海;李智慧;;黄淮海地区麦蚜预测预报(地理信息)系统(HH-AphidGIS)的开发及其初步应用[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 宋玉立;何文兰;;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 赵曼;姬继超;郭线茹;闫凤鸣;;寄主植物对刺吸式昆虫的抗性机制研究进展[A];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C];2011年
  • 王英慧;李为争;刘珂;付国需;安靖靖;吴少英;原国辉;;间作套种防治害虫的生态学机理[A];华中昆虫研究(第五卷)[C];2008年
  •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顾沛雯;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鉴定及其免疫膜蛋白(Imp)基因分子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邱高辉;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 沈丽;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生态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 符书兰;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黑麦(Secale cereale L.)异源多倍体及异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 郭萧;麦长管蚜与小麦互作及其翅发育和飞行肌降解[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夏玉荣;杀虫剂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扬州大学;2010年
  • 程鹏;银杏复合经营生物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 钟涛;麦长管蚜气味结合蛋白的结合特性及组织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 曹世勤;甘肃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分析及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 宛琼;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温度敏感性及寄生适合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 吴满霞;茶园间作增进生物多样性和提升茶叶品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安少利;高温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差异蛋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 严飞;农林复合系统捕食性天敌昆虫控蚜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杨和平;气候变暖条件下麦蚜种群情景模拟系统开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解海翠;小麦与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生态调控及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林丽生;温度对萝卜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及其抗性酶系活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 刘乾;甘肃省天水市麦蚜发生规律及小麦种植模式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朱永峰;燕麦蚜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和抗蚜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张敏;苹果褐斑病的高光谱遥感监测估算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 王继军;;小麦蚜虫无害化防治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朱坤余;张福远;安媛媛;李春芝;;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 毕守东,邹运鼎,陈高潮,孟庆雷,王公明;各种天敌对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种群数量影响程度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李志欣,刘进余,刘春田,张立树,孙秀昆,苗锋,段会军;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彭传武;尤伟群;卢映泉;陈小强;侯平扬;;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赵伯善,李生秀,李世清;豆科与非豆科作物对磷肥反应差异根源之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年02期
  • 吕昭智,李进步,田卫东,田长彦;生物多样性在害虫控制中的生态功能与机理[J];干旱区研究;2005年03期
  • 李建军;胡冠芳;李玉奇;;5种杀虫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 李素娟;刘爱芝;茹桃勤;武予清;韩松;;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麦蚜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年01期
  • 史忠良,郑王义,尹青云,马爱萍,许钢垣;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9年01期
  • 李素娟;张志勇;刘爱芝;武予清;李世功;程登法;何连生;田喆;孙京瑞;李鸿胜;李东彦;李耀铎;;不同小麦群体对麦蚜及主要天敌动态的影响[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彭丽年,张小平,叶建生,左燕;四川省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的抗药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0年03期
  • 陶红卫,王江平,王萍,康发柱,孙积贵,王同仁,徐晶虹;麦长管蚜种群田间分布类型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 苗良,岳训,张新谊,徐洪富;基于云模型的定性预报模型及其在麦长管蚜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 马晓光,沈佐锐,胡伯海;麦长管蚜风险因子随机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 段灿星,王晓鸣,朱振东,张正伟,金达生;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研究概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 刘保川;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武予清;;小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01期
  • 蔡凤环,赵惠燕;麦长管蚜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白莉,尹青云,李锐,王孝威,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希平;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 庞保平;高书晶;陈正贤;周晓榕;杜雅南;;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及其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李军;赵惠燕;李志刚;韩诗畴;安新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J];昆虫知识;2007年04期
  •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徐海云;潘文亮;;不同肥料对麦长管蚜繁殖力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曹雅忠;胡毅;武豫清;;麦长管蚜种群自然增长率及年龄结构的观察[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 韦永贵;孙跃先;李克斌;尹姣;钟涛;曹雅忠;;田间麦长管蚜起飞行为初探[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尹姣;李贤庆;李克斌;曹雅忠;;小麦不同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和总酚含量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 国伟;沈佐锐;;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 赵丽艳;陈巨莲;孙京瑞;田喆;程登发;;麦长管蚜取食诱导小麦防御反应的生化及分子机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周海波;陈巨莲;程登发;刘勇;Frederic Francis;Eric Haubruge;Claude Bragard;孙京瑞;;小麦—豌豆组合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行为机制的探讨[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钟涛;尹姣;邓思思;李克斌;曹雅忠;;麦长管蚜两种嗅觉蛋白结合特性的比较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 徐昭焕;陈巨莲;程登发;孙京瑞;张云慧;刘勇;;我国麦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化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 李儒海;褚世海;朱文达;;3%啶虫脒乳油对麦长管蚜的生物测定及药效试验[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刘光涛;小麦长管蚜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N];河北农民报;2008年
  • 静永红;春小麦主要病虫害及症状[N];农民日报;2013年
  • 徐昭焕;中国麦长管蚜的种群分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 胡祖庆;环境胁迫条件下麦长管蚜种下体色型分化生态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 邱高辉;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赵飞;热胁迫经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活史性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 蒋红玲;麦长管蚜G蛋白β和γ亚基的基因克隆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 高书晶;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捕食性天敌对麦长管蚜的控制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 范佳;麦长管蚜等六种昆虫OBP3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麦长管蚜嗅觉相关蛋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高欢欢;重金属Cd和Zn长期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防御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 陈瑜;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 纪祥龙;麦蚜诱导信号化合物和物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的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 周海波;小麦间作豌豆及品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与机制探讨[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 盖民昊;紫外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重要变异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王冰;风雨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干扰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 安少利;高温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差异蛋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 胡祖庆;胞内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杜桂林;红色麦长管蚜生态学及热激蛋白70表达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 马向真;麦蚜诱导信号化合物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田间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 范佳;麦长管蚜嗅觉相关蛋白Gqα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稿件标题】:【果麦官网】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发表期刊期数】:《新疆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期刊简介】:《新疆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新疆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5-1097/S,国际刊号:ISSN1001-4330。新疆农业科学杂志社由新疆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新疆农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098/)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王锁牢;李广阔;高海峰;高永红;张宏芝;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果麦官网】果麦间作模式下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25605.html


    相关专题: 《新疆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
  • 当代蔬菜
  • 北京党史
  • 科学观察
  • 催化学报
  • 中国周刊
  • 度假旅游
  • 中国包装
  • 教育学文摘
  • 藏外佛教文献


  • 上一篇:[薰衣草精油论文]宜宾油樟营养器官精油主成分分析
    下一篇:[红莲型杂交稻论文]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及其母本盐161S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