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类 >

土壤团聚体|年内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

本文作者:聂良鹏;李增嘉;宁堂原;郭利伟;冯宇鹏;李娜;丁娜;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09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设置6种年内轮耕模式,即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WZ-MZ)、小麦季免耕玉米季深松(WZ-M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WS-MZ)、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WS-MS)、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WC-MZ)、小麦季翻耕玉米季深松(WC-MS),探讨年内轮耕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MS的年内轮耕模式比MZ有利于0~40cm土层微团聚体聚成更大粒级的团聚体和保护大团聚体免受破坏;无论玉米季免耕还是深松条件下,与WZ、WC相比,WS能提高10~40cm土层0.25mm粒级的大团聚体含量;WZ和WS比WC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有机碳及全氮,使更多的碳、氮在土壤表层聚集;MS比MZ能降低0~10cm和提高10~40cm土层团聚体中有机碳及全氮含量;WZ能显著提高土壤0~10cm土壤团聚体中C/N;无论小麦季采用哪种耕作方式,MS比MZ能降低0~10cm和提高10~40cm土层团聚体中C/N。
【论文正文预览】:团聚体是维持土壤质量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1]。土壤有机碳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它影响着土壤的结构和团聚[2]。土壤有机质是团聚体分级的主要胶结剂,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必须有赖于土壤中的有机质[3,4],它的积累与分解是维持与提高耕地质量、促
【文章分类号】:S158.3
【稿件关键词】:年内轮耕小麦-玉米两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
【参考文献】:
  • 陈志杰;廖翠华;黄仕凤;;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 王勇;姬强;刘帅;孙汉印;王旭东;;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7期
  • 何进;李洪文;高焕文;;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 孙国峰;陈阜;肖小平;伍芬琳;张海林;;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 李琳;李素娟;张海林;陈阜;;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3期
  • 张洁;姚宇卿;金轲;吕军杰;王聪慧;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4期
  •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Neil McLaughlin;申艳;李文凤;;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短期影响[J];土壤学报;2009年01期
  • 苗淑杰;周连仁;乔云发;曲均峰;徐文越;;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矿化和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9年06期
  • 刘玮;蒋先军;;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J];土壤;2013年03期
  • 田慎重;王瑜;李娜;宁堂原;王丙文;赵红香;李增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2期
  • 郭晓燕;袁玲;;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吕美蓉;宁堂原;张涛;赵建波;李洪杰;李增嘉;;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刘腾飞;张丽霞;张民;韩晓阳;彭正云;江崇焕;;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张祥明;;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常江;杜艳;姚艳娟;;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刘虎成;徐坤;;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 王妲;曲柏宏;;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 张钊;白向玉;周磊;;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在污泥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贺春燕;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 陈波浪;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 王俊峰;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 吉艳芝;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 郑光辉;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 李玲玲;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 张春红;废纸二次纤维氰乙基化改性及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 韩春丽;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 武少伟;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莫琼;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马琳;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倪玲珊;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潘媛;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宁大伟;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朱小娇;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费云舟;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蔡东;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J];地理科学;2003年01期
  • 俞海,黄季焜,Scott Rozelle,Loren Brandt;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 潘根兴,赵其国;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 朱炳耀,黄建华,黄永耀,刘建;连续免耕对中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1999年S1期
  • 吴华山;陈效民;叶民标;吴华强;;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的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年02期
  • 韩志卿;韩志才;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年04期
  •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 曹启民;陈桂珠;缪绅裕;;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和黑碳的相关性研究——以汕头国际湿地示范区三种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 宋明伟;李爱宗;蔡立群;张仁陟;;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 何进,李洪文,毛宁,王树东;玉米免耕播种深松联合作业机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年06期
  • 林开旺;宁化禾口紫色土不同治理措施土壤结构特性[J];福建水土保持;2002年02期
  • 沈善敏;黑土开垦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J];土壤通报;1981年02期
  • 姚贤良,许绣云,于德芬;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结构的形成[J];土壤学报;1990年01期
  • 田杰;;稻草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3期
  • 樊润威,朱济成;红壤结构性的磨片观察[J];土壤学报;1963年04期
  • 孙海国,雷浣群;植物残体对土壤结构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 李爱宗;张仁陟;王晶;;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3期
  • 王秀颖;高晓飞;刘和平;路炳军;;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测定方法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3期
  • 黄不凡;绿肥、麦秸还田培养地力的研究——Ⅰ.对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性状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4年02期
  • 梁爱珍;张晓平;申艳;李文凤;杨学明;;东北黑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结合碳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 刘小粉;任图生;刘树福;杨光立;肖小平;;长期施肥下水稻土中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质分布规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 窦森;关松;李凯;;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罗红燕;蒋先军;谢德体;;细菌在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中分布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及对耕作方式的响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郝翔翔;窦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及其腐殖质数量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刘目兴;;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综述及其在风蚀预报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曹波;张雪彪;孙保平;;退耕还林工程中植物根系固土作用研究进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 仇建飞;窦森;;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廖观荣;李向明;;化橘红GAP基地开垦和管理模式下的土壤肥力变化趋势[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邹翔;崔鹏;张平仓;;小江流域的土壤入渗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 查轩;黄少燕;;人为破坏植被对加速侵蚀及土壤退化过程影响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杨曾平;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质量和生产力可持续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 苑亚茹;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 鲁艳红;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 庄文化;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作物生长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 龚明贵;黄土高原主要树种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提高宿主抗旱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 陈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 黄茹;三峡库区林草治理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坡面水沙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 黎建强;三峡库区植物篱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吴秀坤;纳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
  • 刘敏英;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组分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 姜艳丽;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对水分运动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 刘爱霞;关中平原高速公路扰动土壤植被恢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 徐小军;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 任雅阁;典型农耕土壤固碳潜力表征及其环境意义[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 郭爱雪;大兴安岭高寒区重度火烧对森林土壤生境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 朱利;坡地利用方式和改造措施对紫色土理化性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 王振宇;保护性耕作对冀西北高原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稿件标题】:土壤团聚体|年内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
【发表期刊期数】:《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期刊简介】:《山东农业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山东农业科学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37-1148/S,国际刊号:ISSN1001-4942。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6219/)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聂良鹏;李增嘉;宁堂原;郭利伟;冯宇鹏;李娜;丁娜;


    更多农业类论文详细信息: 土壤团聚体|年内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nongye/19646.html


    相关专题: 《山东农业科学》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魅力中国
  • 新疆地质
  • 高考金刊
  • 绿色中国
  • 新疆大学学报
  • 材料研究与应用
  • 癌症生物学与医学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 华人时刊


  • 上一篇:【光合谷温泉】不同酸雨作用方式对茶树幼苗生长与光合特征参数的
    下一篇:[国库集中支付3.0论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