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社

  • 主管单位: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国际刊号:1008-1933
  • 国内刊号:51-1142/TU
  • 邮发代号:62-12
  • 出版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 限量中!
  • 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条件条件解读《全》
  • 期刊真伪:鉴别期刊真伪5大方法!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建筑类 >

唐家山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研究

本文作者:刘文彬;王宁;刘峻豪;闫小旗;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唐家山隧道位于北川—映秀大断裂的北西侧,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活动较频繁,隧址区地面多处滑坡。本文在岩土工程勘察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对该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水文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区域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对隧道的施工过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建议。
【论文正文预览】:0前言北川县是“5·12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县城以北3公里的唐家山滑坡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省道S302线在北川禹里镇至北川县城曲山镇段完全被堰塞湖淹没需改线重建。其中,重建工程曲山任家坪至禹里段唐家山隧道位于北川县老县城北西侧,隧道起点位于任家坪的席家沟,终点位
【文章分类号】:U452.11
【稿件关键词】:唐家山隧道工程地质
【参考文献】:
  • 刘德贵;王宁;夏建国;;川西北地震多发区东部地震特点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 孙晓猛;杜继宇;单玄龙;程日辉;王英德;许强伟;田景雄;;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构造分带性及山前带变形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 蒋良文,王士天,王运生,李渝生;川西北断块东部区域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闫亮;李勇;周荣军;刘宇平;张毅;陈浩;乔宝成;马博琳;;龙门山中央断裂分段地震震级及强震复发周期的预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李守定;李晓;张军;赫建明;李世海;汪阳春;;唐家山滑坡成因机制与堰塞坝整体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 何昌荣;VERBERNE B A;SPIERS C J;;龙门山断裂带沉积岩和天然断层泥的摩擦滑动性质与启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程强;;汶川强震区公路沿线地震崩滑灾害发育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 王根龙;张军慧;刘红帅;;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年03期
  • 刘德贵;王宁;夏建国;;川西北地震多发区东部地震特点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 胡波;熊明彪;赵健;张平仓;胡恒;;汶川地震前后重灾区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初步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1期
  • 徐国栋;方伟华;史培军;袁艺;;汶川地震损失快速评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 李玉江;陈连旺;;汶川M_s 8.0地震大震复发周期的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2期
  • 唐勇;覃建雄;李艳红;赵俊;梁艳桃;刘妍;;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J];地球学报;2010年04期
  • 贾秋鹏;贾东;朱艾斓;陈竹新;胡潜伟;罗良;张元元;李一泉;;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J];地质科学;2007年01期
  •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J];地质论评;2010年06期
  • 费琪;;汶川大地震的深部构造特征[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 缪阿丽;马胜利;侯林锋;姚路;;岩盐断层带摩擦滑动的速度依赖性转换及其地震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0期
  • Xiuying Wang;Gaozhong Nie;Song Wang;;Analysis of landslide damage caus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strong motion data: A case study in the Beichuan county town[J];Earthquake Science;2012年04期
  • 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环境效应分析研究课题组;;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 李佐臣;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物质组成、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D];长安大学;2009年
  •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 韩亮;龙门山断裂脆塑性转化带内花岗岩的流体特征与裂缝愈合的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 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 张燕;上扬子地区深部结构与浅部构造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 陈远川;山区沿河公路水毁评估与减灾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 马国哲;龙门山活动推覆体特大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 钱晶;攀钢西昌钒钛钢铁新基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 王志强;西昌昔格达组的动力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 杨桁;动力作用下雍家山隧道进口震裂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 张青宇;三峡库区典型顺层岸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 方丹;基于GIS的北川地区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敏感性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 吴梦遥;汶川地震对周围非发震断层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 张江伟;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机理以及预警机制的研究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 龚文俊;西和县西山Ⅲ号滑坡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 侯林锋;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含碳酸盐断层的内部结构和高速摩擦性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 梁超;基于3S的5.12地震北川县植被破坏及变化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 邓虎成;周文;丘东洲;谢润成;;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油砂成矿条件与资源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 孙晓猛;许强伟;王英德;田景雄;王书琴;杜继宇;;川西北龙门山冲断带北段油砂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 单玄龙;罗洪浩;孙晓猛;张洋洋;衣健;;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大型油砂矿藏的成藏主控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 吴山,林茂炳;龙门山唐王寨滑覆构造分析[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宋鸿彪,刘树根;龙门山中北段重磁场特征与深部构造的关系[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蒋良文,王士天,王运生,李渝生;川西北断块东部区域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罗志立;雍自权;刘树根;孙玮;邓宾;杨荣军;张全林;代寒松;;四川汶川大地震与C型俯冲的关系和防震减灾的建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林茂炳;;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吴山;;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李勇;周荣军;董顺利;张毅;何玉林;陈浩;闫亮;乔宝成;马博琳;;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与逆冲-走滑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潘国强;;禹登高速公路槐树坪隧道岩体质量评价研究[J];公路工程;2007年06期
  • 陈明浩;李东;;遂渝铁路二线复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分析研究[J];路基工程;2009年03期
  • 陈文英;聂厚显;;有竖井隧道的列车活塞风计算公式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1981年04期
  • 李坦;;段庄隧道进口段大断面浅埋过渠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 周勇;;绥宁连接线第43合同段K31+650~K31+770路堑工程地质评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 贾社康;;浅谈镇安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J];华北国土资源;2010年03期
  • 李刚;;GPS在云雾山隧道施工控制量测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0年18期
  • 尹士清;;对合武铁路片(麻)岩隧道施工中发生气体燃烧的分析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3期
  • 袁德宝;崔希民;郎博;武建华;韩志晟;;GPS在秦岭隧道群控制网的布设和精度分析[J];矿山测量;2009年01期
  • 张健文,张树堂;辽宁省东部山区泥石流形成因素的探讨[J];山地学报;1995年03期
  • 韩忠存;万姜林;;军都山隧道采用注浆整治泥石流[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 訾剑华;;徐州地区水利工程地质特征[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 陈建光;;重庆地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利用价值[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 张景恒;王国凤;;天津市区浅层地基的工程地质特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 赵国秋;陈树林;王义强;何鸣;付素芬;骆宏;曹日芳;汪红梅;王红兵;胡铮毅;;浙江台风泥石流受灾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及现场干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 甄秉国;;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出口水害工程地质勘察及治理[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 赵国秋;陈树林;王义强;何鸣;付素芬;骆宏;曹日芳;汪红梅;王红兵;胡铮毅;;浙江台风泥石流受灾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及现场干预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李泳;苏鹏程;崔鹏;;从泥石流流域看Hack定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赵俊龙;武雄;何满潮;;滑坡泥石流预测预报3S系统[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 刘桂萍;傅征祥;;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震预报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 记者 杨小艾;省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组来我市进行专项督查[N];陇南日报;2010年
  • 张冰雁;巴达高速公路平昌段各合同段开工点确定[N];巴中日报;2010年
  • 通讯员石维明;映汶高速公路开工建设[N];人民铁道;2009年
  • 本报记者 林侃 郑晓强 徐树才 方炜杭 张杰 庄严 通讯员 张强福;目光在此聚焦 希望在此升腾[N];福建日报;2010年
  • 特约记者 姜书范 通讯员 伍振 沈思林 刘德伟;中铁十八局集团长隧软岩快速施工技术全国领先[N];中国交通报;2002年
  • 本报记者 俞莹;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如期竣工[N];贵阳日报;2009年
  • 记者 阎跃勇;一沐春风万顷黄[N];人民代表报;2009年
  • 通讯员 尹登明;二十局三处进山城“头球”攻门得分[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 姜书范 伍振;十八局集团长隧软岩快速施工创佳绩[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
  • 黄树金;厦深铁路漳州段将全线动工[N];厦门日报;2008年
  • 徐元芹;中国近海典型区域粘性土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 赵文成;高速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 胡高社;巨厚松散层高陡斜坡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工程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 陈德明;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机理及其河床响应特征[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
  • 刘小伟;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工程地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 韦方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 陈春光;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模型及耦合计算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 王剑亮;西藏嘎隆拉隧道涌、突水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 徐富强;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流态化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 汪茜;吉林省磐石市泥石流灾害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张宏宝;酒钢黑沟矿区南沟泥石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 李朝安;土力类泥石流源地土体起动预报模型初步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4年
  • 卢刚;新疆泥石流危害研究及危险度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 赖明;叙岭关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 严丽娟;基于GIS的泥石流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 邓芳;基于DEM的泥石流沟地貌环境特征变化探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 张云霞;昆明市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及成因[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唐家山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川西北地质工程勘察院;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期刊简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51-1142/TU,国际刊号:ISSN1008-193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社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四川省建......更多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社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刘文彬;王宁;刘峻豪;闫小旗;


    更多建筑类论文详细信息: 唐家山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作用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jianzhu/15303.html


    相关专题: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黑龙江气象
  • 网络科技时代
  • 热力发电
  • 中华手外科杂志
  • 创作与评论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运动与健康科学
  • 当代学生


  • 上一篇:设有不同防火涂层的钢板剪力墙的抗火性能比较分析
    下一篇:南京某深基坑现场监测及有限元模拟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