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社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 期刊级别:双核心期刊
  • 出版周期:季刊
  • 国际刊号:1001-5558
  • 国内刊号:62-1035/D
  • 邮发代号:
  • 出版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 投稿邮箱:kf@400qikan.com 限量中!
  • 职称评审:职称评审条件条件解读《全》
  • 期刊真伪:鉴别期刊真伪5大方法!

关注我们

[地上生物量估计论文]毛乌素沙地沙柳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本文作者:黄奇;刘陟;周延林;李政海;孙振;柳琳秀;米红胤;樊亚娟;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优势灌从沙柳(Salix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易测指标株高(H)和冠幅直径(D)作为变量,结合实地获取的沙柳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沙柳生物量模型.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判定系数(R2)、F检验和平均估算误差(AEE)等指标,筛选出沙柳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沙柳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地上生物量WA=0.326(HD)1.831,地下(根系)生物量WR=0.343(HD)1.497,总生物量WT=0.72(HD)1.660.模型的建立为毛乌素沙地沙柳群落生物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论文正文预览】:生物量是描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参数,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反应了有机物质的积累[1].灌木生物量是研究灌丛植被生态学特征的基础,但由于灌木本身的形态结构特殊性,致使在测定生物量时难度很大.不少研究者进行大量探索,希望得到测定灌木生物量的适宜方法[2-6].目前应用较多的方
【文章分类号】:S793.9
【稿件关键词】:沙柳生物量估测模型回归方程毛乌素沙地
【参考文献】:

  • 万里强,李向林,苏加楷,白静仁;长江三峡地区灌木生物量及产量估测模型[J];草业科学;2001年05期
  • 张贞明;韩天虎;;几种高寒灌丛地上植物量的估测模型[J];草业科学;2008年01期
  • 黄劲松;邸雪颖;;帽儿山地区6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 杨峰;刘立;王文科;赵贵章;段鹏;;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7期
  • 卢振龙;龚孝生;;灌木生物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4期
  • 曾慧卿;刘琪璟;马泽清;曾珍英;;基于冠幅及植株高度的檵木生物量回归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肖春旺,董鸣,周广胜,刘喜国;鄂尔多斯高原沙柳幼苗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刘恩斌;周国模;姜培坤;葛宏立;杜华强;;生物量统一模型构建及非线性偏最小二乘辩识——以毛竹为例[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 施维林;钟宇鸣;程思娴;;城市植被碳汇研究方法及进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 许剑辉;汪茂林;黄庆丰;宫守飞;;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 康才周;李毅;赵明;王玉魁;李昌龙;;干旱沙区土壤水分胁迫下四翅滨藜的水分生理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 苏占雄;石辉;郭晋伟;李静;李秧秧;;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灌木地上生物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杨永梅;郭志林;杨改河;;人类活动对现代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 杨峰;王文科;刘立;赵贵章;段鹏;;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 陈雄伟;郑春梅;李晓丹;陈刚;;不同氮营养水平对水葫芦根系活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 王明霞;周志峰;;植物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 战立花;许阿美;魏学智;;酸枣根系构型和活力对极端干旱气候的响应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 王妍;刘杏娥;彭镇华;江泽慧;;I-72杨树冠特性与生物量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李秋艳;赵文智;;5种荒漠植物幼苗对模拟降水量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 王义祥;吴志丹;翁伯琦;邢世和;王峰;;7年生柑橘果园植被的碳吸存研究[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The Ecological Measure of Environment Impact for Land Consolidation[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 许鹏;;人工草地的环境效应[A];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 李甜江;李根前;徐德兵;贺斌;;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灌水强度的响应[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 杨海梅;李明思;;水分胁迫下梭梭耗水与生长特性的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 许高胜;王兆云;;SPAC系统在面向生态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陈旭东;王庆锁;陈仲新;;鄂尔多斯高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研究进展[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李兴华;刘秀荣;曹艳芳;;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牧草长势影响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 黄威文;莫琳;;社区层面微碳汇网络构建与规划导控——以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李涛;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 宋云民;毛乌素沙地主要树种水分特征及植被恢复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 黄修梅;沙芥与斧形沙芥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 金晓明;米氏冰草繁殖生态学特征及种群竞争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王建伟;油蒿灌木林钻蛀性害虫生物生态学与生态调控体系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李江;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 张强;植物光合、呼吸速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 张璞进;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2011年
  •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 刘佳;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辣椒生长及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 魏重和;杉木—闽粤栲混交林生产力及凋落物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 林伟;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 王秀彦;干旱胁迫下黄顶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 李寿冰;盐碱胁迫下耐寒地被竹抗逆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 张魏磊;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肌肉最大力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 赵文娟;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肌肉耐力与快速力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 范小莉;长白山地区云冷杉林和近原始林林下灌草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 黄月琼,陈士银,吴小凤;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韩文轩,方精云;相关生长关系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转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程堂仁;冯菁;马钦彦;冯仲科;;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王蕾,张宏,哈斯,郑秋红,刘连友;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郑绍伟;唐敏;邹俊辉;慕长龙;;灌木群落及生物量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蒲小朋,徐长林,张德罡;金露梅灌丛草地的冬春季模拟放牧利用率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0年03期
  • 万里强,李向林,苏加楷,白静仁;长江三峡地区灌木生物量及产量估测模型[J];草业科学;2001年05期
  • 于应文,胡自治,张德罡,徐长林;金露梅灌丛净第一性生产力[J];草业学报;2000年04期
  • 刘存琦;灌木植物量测定技术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4年04期
  • 杜鑫;蒙继华;吴炳方;;作物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1期
  • 姜鹏;董树国;隋玉龙;王骄洋;王桂真;;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 贺庆棠;用生物量法对植物群体太阳能利用率的初步估算[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张家贤;周伟;李跃;罗威;谢承明;;黄柏人工林生物量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89年02期
  • 林生明,徐土根,周国模;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周再知,郑海水,尹光天,杨曾奖,陈康泰;橡胶树生物量估测的数学模型[J];林业科学研究;1995年06期
  • 缪绅裕,陈桂珠,陈正桃,吴中亨;广东湛江保护区红树林种群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J];广西植物;1998年01期
  • 方华,孔凡斌;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付洪,陈爱国;云南省自然休闲地与桤木休闲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养分蓄积量的研究[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罗云建;张小全;侯振宏;于澎涛;朱建华;;我国落叶松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徐兆礼;沈新强;;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A];中国水产学会第七届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 吴涛;赵冬至;康建成;张丰收;索安宁;卫宝泉;马玉娟;;双台河口赤碱蓬动态遥感监测及生物量遥感反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孟超;秦俊;胡永红;;单株截顶香樟树冠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 刘玉萃;吴明作;郭宗民;;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 陈秋夏;王金旺;郑坚;卢翔;金川;;浙江人工红树林种群结构及种群生物量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叶德赞;赵昌会;骆祝华;黄翔玲;裴耀文;;热带太平洋细菌生物量及其对深海碳循环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 左涛;王俊;唐启升;金显仕;;夏末秋初南黄海网采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谱[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王宏生;周青平;刚存武;李宁;曾辉;;用狼毒净防除狼毒对草地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N];科技日报;2010年
  • 白秀萍;走近日本木质生物量利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 石珂;把大鱼放回去[N];北京科技报;2002年
  • 胥辉;立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计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8年
  • 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 曾伟生;全国立木生物量方程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 徐星欧;基于目标分解的全极化雷达数据估算生物量相关参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 徐光彩;小光斑波形激光雷达森林LAI和单木生物量估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 刘志民;植物适应干扰机制和干扰对植被过程影响的若干例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1年
  • 王宏全;基于标准地和遥感数据的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 彭小勇;闽北杉木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 曾亚梅;基于3S技术的高速公路植被解译及生物量的估算和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 董利虎;黑龙江省主要树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 李绪佳;四川省木里县落叶松天然林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 李飞;中国北方主要森林树种生物量格局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 许俊利;东折棱河落叶松生物量模型研究及生物量估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 梁倍;祁连山天涝池流域灌丛生物量遥感估算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 陈卫国;阴香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 庞琪伟;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柠条能源林适生立地、合理密度及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稿件标题】:[地上生物量估计论文]毛乌素沙地沙柳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期刊简介】:0......更多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537/)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黄奇;刘陟;周延林;李政海;孙振;柳琳秀;米红胤;樊亚娟;


    更多企业生产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地上生物量估计论文]毛乌素沙地沙柳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guanli/qyscgl/67664.html


    相关专题:地上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测定方法 地上部生物量 森林地上生物量 生物量 生物量金字塔 森林生物量 植物生物量测定方法 植物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估计 美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陇东学院学报 《西北民族研究》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车辆与动力技术
  • 长寿
  • 临床消化病杂志
  •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大观周刊
  • 山东高等教育
  • 中华肿瘤杂志
  • 粮油科技


  • 上一篇:【邯郸站改扩建】京哈高速绥中(冀辽界)至沈阳段改扩建方案论证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浅谈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