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31-84324770


广告:
0731-84324770

金睿奖内部广告-60574-余少娜
默认广告

网络时代,我们需要“保卫”汉语吗?

2017-01-07 01:55 编辑:何雯
很多很多年后,我们会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会记得“男默女泪”,还是“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网络日益普及,社交媒体高速发展,快速催生出新词、流行语。
  被多数人以“好玩儿”的心态迅速吸收、使用的网言网语,对于汉语——一个已经存在数千年的优秀古老语言意味着什么?
  是新创意,还是污染源?能迅速发酵,会不会积累沉淀?而对奔袭而来的网言网语,汉语需不需要被“保卫”?
  新词是怎样产生的?
  近日,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盘点了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包括“互联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都榜上有名。
  从时下流行的互联网和工业、商业、金融业等的创新融合,到一份网上被热议的女教师辞职信;从歌手晒照片后引发的网友跟风晒图游戏,到起源于国外的流行说法,都会被收进每年的“热词榜”;常年从事传媒语言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则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要编一本新词手册,收录当年出现的400到500个新词语。
  在她看来,这些词语分为几类。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是一年中出现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认识和科技成果,比如“互联网+”,有效保持和利用水资源的“海绵城市”,指代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的“慕课”,伴随微信这个新事物出现的“点赞”等。
  第二类是随着一些词语的语义磨损出现的替代词。比如当人们觉得说“很好”已经不足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时,会改说“巨好”、“超好”等,虽然“超”原本是一个动词。
  第三类是网络上出现的减缩造词,比如前些年人们用得很多的“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城会玩”“何弃疗”等。
  “其实减缩造词一直都有。”侯敏说,“语言变化的一个原则就是省力、经济,当一个长的词语用多了,人们就会简化。”她给出的一个例子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现在人们说‘高考’久了,反而很少能说出全称了。”她说。
  事实上,全民造词的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
  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列出的2012年度网络热词中,“Omnishambles”就是利用构词法造出来表示“局面完全失控,出现系列差错和误算”的混乱状态。从“喜大普奔”到“Omnishambles”,你或许能看到相似的地方。此外,“Mobot”把莫·法拉赫的名字和“机器人”连在一起,用来形容这位英国中长跑运动员获得奥运金牌后的庆祝舞蹈动作。还有“YOLO”,是“You only live once”(你只能活一次)的首字母缩写。这些新词的产生与构词方式都和汉语相似。
  “其实每年都会出现新词和新的流行语,反映出社会变化和变革。”侯敏说,“这些词中,有些可能转瞬即逝,有些则可能被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语言中。”
  什么词能留下来?
  深谙古汉语一度让彭敏成为“网红”。
  33岁的彭敏小时候最早读的是《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对古汉语的浓厚兴趣让他成为2015年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在彭敏看来,中国民间对于汉语言的介入改造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
  “周朝的时候就有专门的采诗官,到各地去采集民间的歌谣,把民间的当时的流行语言记录下来。”他说。
  随着中国的发展,语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元朝,语言中俗语越来越多,假如李白看到了关汉卿写的东西,说不定会觉得语言被糟蹋了。”他说。“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很多新的词进入了字典。比如‘对号入座’,古人如果看了可能会觉得很俗,他们不一定理解什么是‘号’。”
  侯敏对此表示认同。“社会变化越快,新词语出现得也就越快越多。”她说,“试想在一个男耕女织的宁静乡村,可能很多年语言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新的问题是:新的词语能有多强的生命力?
  侯敏曾经对2006到2010年中出现的2976个新词语在2011年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其中,有170个词语在主流媒体十几亿字的语料库中,一年被使用超过1000次,比如“微博”“保障房”“动车组”“醉驾”“给力”等,占总数的5.71%,370个词语年使用频次在100到999之间,包括“学区房”“”“人肉搜索”“凤凰男”等,占总数12.43%,686个年使用频次在10到99之间,比如“孩奴”“脖友”等,占总数23.04%。
  余下的有四分之一在低频使用中,还有三分之一彻底被遗忘。比如,还有多少人记得,什么是“撞峰”,什么是“裸烟”,“楼断断”又是什么典故?
  侯敏认为,一般能够被留下的那部分词语大多是用来描述新出现的事物。根据一些句子的缩减造词,如果那个句子不是特别常用,通常会慢慢消亡。
  一些流行语甚至走进了被认为是最重要汉字教育读本的《新华字典》。在第十一版中字典里出现了“晒”“奴”和“门”等字在网络上的用法。比如“晒”的解释是“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例如“晒工资”;“奴”的解释是“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例如“房奴”;“门”的解释是“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例如“学历门”。
  入侵还是注入活力?
  对于迅速出现的新词汇,有人表示接受,有人表示质疑:它们究竟是为汉语注入新的活力,还是“污染”了汉语?
  一些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表示,越来越听不懂年轻人讲话了。
  彭敏所在的期刊社中有很多老学者。他们的主编50来岁。一次他们说到“人艰不拆”这个词,主编就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后来彭敏告诉他,那是网民的创造,意思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2015年《中国青年报》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01名受访者中64.2%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引导。
  语文出版社上个月宣布对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做了修订,新的小学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到了30%,初中课本中增加到了40%。从今年秋季开始,来自湖南、河南、广东、辽宁等地的超过400万名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学生将会用上这本新的教材。
  电视播出各种传统语言类的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也提升了全社会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获胜后,彭敏和队友的PM2.5组合成为了文化偶像,曾被学校请去讲课。“希望对青少年能有一点儿带动作用吧。”他说。
  网络也带火了一大批试图把传统文化与流行语进行结合的年轻人,比如26岁的张方。
  2012年,张方曾经结合当时很火的“杜甫很忙”系列图片把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歌词每句改成了杜甫的诗,引得网友大呼“太有才了”。
  后来他又用古风来翻译网上的流行语。比如“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他翻译成“陌上公子颜如玉,偏向红尘费思绪”;“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翻译成“吾心已溃,如崩如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翻译成“言一隅,当以三隅反复之”;“你咋不上天呢”,翻译成“何不乘风归去,莫惧琼楼玉宇”。
  “有些人觉得古典很遥远。因此我这样做,是希望能够借助社会与网络热点的平台把古文推广出去。”他说,网络语言的门槛低,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典的语言就会被取代,会慢慢消失。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人人网上做了两个公共号,一个是关于网上热点的,开号半个月就有了30万粉丝;还有一个叫“刘备”,是关于古文化的,做了几个月粉丝数量也不到4万。但是后来当他转到其他社交平台,“刘备”的4万粉丝一直跟着他,而网络热点公号早已无人记得。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文、古诗是经过了几千年大浪淘沙之后得以保留的,生命力不强的都已经被淘汰了,留下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他说。“而出现的这些新词、流行语,到了千百年后说不定只能剩下一两句了。”
  侯敏对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表示认同。“在古代,没有电视和手机,很多人把语言的锤炼当成一大乐事,他们对自己的文字很敬畏,因此才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她说,“现在人失去了这种敬畏。”
  她给出的一个例子是某报纸曾经用过的“丝”一词。“媒体用这样低俗的词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这样的词语会污染我们的语言。其实人都有追求美的本性,只怕这样的词语多了,我们的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美了。”
  “应该让人们回归对语言的敬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语言之美。”她说。(记者:白旭、李逾男、魏梦佳 参与记者:刘伟)
[ 编辑: 何雯 ]
分享到:
微信二维码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移动端

最新资讯
07:09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封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当时,应《人民文学》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 [详细]
09:04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国内刊号CN42-1037/I,国际刊号ISSN0528-838X,邮发代号38-6。目前刊发精选小说, [详细]
16:59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又有不少文学书问世,单就出版数量而言排在全国前列。不容回避的是,在宏大宣传的遮蔽下,自费出书和文化基金资助出版的丛书难有全国性影响力。当然 [详细]
12:08 《诗江南》
《诗江南》
《诗江南》征稿  《诗江南》是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期刊。国内刊号33-1034/I,国际刊号1001-6694,邮发代号32-79。  《诗江南》创刊于2008年底,开辟重点栏目 [详细]
21:15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新余学院。国内刊号:36-1223/G4 国际刊号:1008-6765  《新余学院学报》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详细]
08:03 小溪流·作文画刊
小溪流·作文画刊
C版《小溪流·作文画刊》征稿启事  《小溪流》C版(作文画刊版)是小溪流的低幼版,主要适合5—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阅读。“作文串串烧”栏目的主要宗旨是:用简 [详细]
21:57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期嘉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志勇  6月7日至8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详细]
02:33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征稿启事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类报纸;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702/(F);创办于198 [详细]
15:0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88年创刊,双月刊, [详细]
00:37 《参花·小说》
《参花·小说》
《参花》杂志征稿启事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隶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 [详细]
02:43 《电脑迷》
《电脑迷》
  《电脑迷》杂志征稿函  《电脑迷》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电脑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 [详细]
07:06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B版)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  少年文学刊物《小溪流》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内惟一的纯少 [详细]
05:20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来源:北青网娱乐  由霍建华、赵丽颖、董春辉、马可等联袂主演的仙侠大剧《花千骨》正在湖南卫视每周日、周一晚22点档热播。最近的剧情中,十一师兄与糖宝couple感情升温,为了 [详细]
06:48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征稿启事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是由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主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期刊。2006年起,《中国 [详细]
09:47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启事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为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2095-6401;国内刊号:C [详细]
回到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