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731-84324770


广告:
0731-84324770

金睿奖内部广告-60574-余少娜
默认广告

文学应是历史的见证——对话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2017-01-07 05:55 编辑:何雯
谢尔·埃斯普马克的名字,是和诺贝尔文学奖联系在一起的——曾17次出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但真正面对这位神采飞扬的瑞典作家时,听他侃侃而谈自己的作品,看他脸上那诚恳的神情,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他曾出任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之职,并非他生命的主角。他用他的作品以及85岁仍不辍笔的坚持,表达着他对创作者身份的看重。他的作品已有多部被译成中文出版,最近出版的,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长篇系列《失忆的年代》。
  在这部《失忆的年代》里,埃斯普马克试图从多个历史横截面把脉“失忆时代”,反思当今世界的发展。其中的深意,正如在采访中他反复强调的,“以书写对抗失忆,是作家的责任”。
  ◎ 每走一步,城市都在改变。我能不能回到家
  “如果记忆只有4个小时的长度,会发生什么?”
  可能今天你是脑外科大夫,明天就成了汽车修理工;你回家按响门铃的时候,压根儿就不知道门后面的女人是不是自己的太太,她怀里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政治家闹了丑闻,只要逃出舆论的风暴4个小时,就安然无恙了。”
  这是埃斯普马克在《失忆的年代》中描写的场景,用他的话说,这是给这个容易失忆的社会做了一次X光透视。
  问:“这个容易失忆的社会”,最初是怎么引起您对它的关注的?
  埃斯普马克:长久以来,对失忆的观察,是我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就把“失忆”写进了一首诗里。我描写人们因失忆记不清地址而被退回了信件。这首诗是这样的:昨天这里还是别的房子,每走一步这个城市都在改变。我能不能回到家,而这把钥匙还对得上门锁吗?
  而在冷战时期,失忆具有了一种更危险的形态。上世纪80年代,米兰·昆德拉在一篇有关东欧被消除的着名文章里写到,“俄罗斯占领者正在抹除掉其祖国的历史”。他的同事米兰·斯美其卡把这种结果描述为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上的“黑洞”。1985年我特地访问了布拉格,在那里经历的事情让我震撼,便写下了《布拉格四重奏》。诗里描写了一种感官几乎不能抓住的毁灭,和一种文化在消失的声音。
  在我看来,所有对历史的麻木不仁都是不应该的。我曾经在瑞典学院做过一个让很多人不愉快的公开演讲,对我们历史记忆的丧失提出了警告。同时,我也开始这个叫做《失忆的年代》的系列小说创作。
  问:对历史的失忆,会造成什么后果?
  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遗忘本身,还在于它让人产生了一种功能:我们不应该看到的东西,自己就会把它擦掉;不应该感觉的东西会悄悄地从我们的意识里溜走。
  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质疑我提出的失忆概念。但没过多久,很多法国哲学家表达了和我相同的看法,而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把自己的国家叫做“失忆的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nesia)”。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之一托尼·朱特,甚至把我们的时代叫做“遗忘的年代”。我在小说中表达的看法,终于得到了确认。
  问:《失忆的年代》 虽然是从瑞典人的眼光去看的,但呈现的图像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效。
  埃斯普马克:的确是这样。今天,我们生活在遗忘的时代。因为,现代人越来越生活在当下,而过去就像是一个黑洞,一切都可以在里面消失,甚至活着的人也在里面消失了。
  但如果你不知道你从哪里来,那你也肯定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从小被关在地窖里,他整个的童年都是在地窖里度过的,不会说话,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因此,人们就称他为来自地窖的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地窖人”并不只存在于故事中,今天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地窖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当下,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不懂得自己究竟是谁,要往哪里去。
  问: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变成“地窖人”,社会就可能变成一个没有深度的平面状态。
  埃斯普马克:我就从文学方面来说,今天的年轻作家总是想赶潮流,信息飞速传播,他们就都想跟着信息飞快地往前走,那么,对历史、对以前的作品,他们常常顾不上管不了,甚至也都不屑于和老作家交谈了。
  ◎ 以书写对抗失忆,是作家的责任
  埃斯普马克的《失忆的年代》很厚,不少瑞典读者从中读到“有些晦涩”。
  不过,当他带着厚达600多页的中文版新书来到上海思南读书会时,现场却不乏知己。
  当作家贾平凹讲述了自己对《失忆的年代》的见解后,埃斯普马克激动地走上讲台,握紧贾平凹的双手,“你对我作品的见解,比那些瑞典评论家都要好得多”。
  埃斯普马克坚信,在对失忆的反抗中,绝不缺少中国作家的力量。
  问:文学作品中的“失忆”主题并不少见,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暗店街》与“失忆”相关,马尔克斯和米兰·昆德拉也写过关于“遗忘”主题的文字。您所写的“失忆”主题有什么特别之处?
  埃斯普马克:我写的失忆与他们的都不同。莫迪亚诺的失忆是个人的失忆,这比较容易解决,你失忆了,别人可能还记得;米兰·昆德拉的失忆是受到外来政治权力的干扰,导致民族记忆被剥离,与之相似的还有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曾写过的报告文学作品,讲述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尼西亚,本土的记忆被抹掉。而我所写的是整个社会的失忆,这种普遍性失忆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信息冲击会让人们把很多事情忘记,一心盯着前方。
  问:作家有能力和责任去解决失忆这样的社会病症吗?
  埃斯普马克:这就是作家的责任。去年,我曾与到访瑞典学院的中国作家交流,我问他们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他们认为莫言的作品好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莫言重现了历史。他的小说写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中国历史的不同进程。除了莫言,华语文学圈还有不少优秀的作家正在以书写对抗失忆。他们在自己的小说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并且达到了一定美学高度。
  我一直强调,文学应该是历史的见证,文学就是见证的产物。中国有那么悠久的历史,那是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记录并维护这些根基,正是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当失忆变成时代通病,文学这帖药不能缺。我敬重所有以文字对抗失忆的作家。
  问:您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色彩,是否这样的作品更易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
  埃斯普马克:批判现实不应该作为作家的责任或者评判作家好坏的标准,更不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判标准,而只是一个作家对自己的要求。还是那句话,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是维护好瑞典历史和文化的根基。
  ◎ 好作家和流行作家是两回事
  身为瑞典学院终身院士,埃斯普马克曾17次出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现仍为评选委员会委员。他说,这个备受全球瞩目的文学奖项,其评选标准也历经了数度调整。
  诺奖评委们,总是不可避免被追问那些所谓的评奖秘闻。对此,埃斯普马克总是幽默地回应说:“我们规定有50年保密期。所以,这样的问题,50年后,当我125岁的时候,我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问:您提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标准一直在变,甚至对诺贝尔遗嘱的解释也在变。
  埃斯普马克:是的。上世纪30年代,我们以为诺贝尔遗嘱说的“造福于人类”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读书,就以读者数量作为一个评判标准,比较关注那些作品能畅销、获得大众首肯的作家。当时就相对地推崇一些流行作家,如美国小说家辛克莱·路易斯、赛珍珠等。
  二战以后,诺贝尔文学奖就开始强调作品的先锋性和创新性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更多选择在世界上相对没什么名气但优秀的作家。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国际化又成为评选考量的一个因素,来自埃及、尼日利亚的作家相继获奖。进入21世纪,文学又被认为应该起到历史见证的作用,于是见证文学开始进入评选视野,如2002年诺奖得主、匈牙利作家、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凯尔泰斯·伊姆雷,2010年诺奖得主、罗马尼亚裔德国作家赫塔·缪勒。而后来,评选时又会比较重视女作家,将性别也纳入考虑之中。
  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逐渐丰富起来。但无论评选标准怎么变,作品必须是好作品,这个前提是不会变的。
  问:诺贝尔文学奖常常可以让一位作家在顷刻之间被全世界所记住。1978年获奖的美籍犹太作家辛格获奖时并不太知名,现在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而在1949年,福克纳获奖,那以后他的作品风格深刻地影响了法国和拉美地区的文学,此后又成功地影响了中国作家莫言。这是否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魔力?
  埃斯普马克: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有这样的作用。我们当然希望帮助好作家获得更多的读者,也希望读者去认识这些作家,我认为这是双向的、良性的。
  不过,也有这么一种说法——诺贝尔文学奖会扼杀作家。有人说这是一个死亡之吻,有些人得奖后就不再写了。这或许是一部分的事实,但肯定不是事实的全部。比如,英国诗人叶芝,他最好的诗歌是得了诺奖之后写的;瑞典诗人托马斯也是,得了诺奖之后写的作品比之前写的还好。
  现在很多人追捧畅销作家,我们却不以为然。因为,好作家和流行作家是两回事。
  问:很多人一次次地入围,却总也拿不到奖,就让人们对诺贝尔文学奖更加好奇,同时也有所质疑,靠18个人评选这么重要的奖项,公平吗?合理吗?
  埃斯普马克:从我们的评选流程来看,我觉得已经做到了足够公平。全世界的好作家都是候选人,每年2月1日提名截止以前,我们会收到很多提名,可能会缺少一些我们希望的名字,我们就会按照规则尽力补充完整,每年提交给学院讨论的名单大概有200位作家。可以说,我们这些住在斯德哥尔摩的人,比住在伦敦和纽约的人更了解世界文学。
  到了5月,经过学院讨论,会确定5个人的候选名单。6月起,院士们开始放假,看这5位作家的全部作品成了18位院士整个夏天的“暑假作业”。而且,这5个名字,只有这18位读者知道,我们必须小心地守住秘密。当9月开会再聚时,院士们都已看过作品了,再经过3周激烈讨论,最后由全体院士投票决定当年的获奖者。
  问:在您所经历的这么多次的评选过程中,有没有感到遗憾或痛心的时刻?
  埃斯普马克:最让评委们遗憾或悲哀的是,一位作家要得奖了,他却去世了。比如,沈从文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同时他还有非常独特的着作《中国服饰史》,一位作家通过描写服装的历史,把中国的历史给表现出来了,这很有意义。我们确实在考虑给他颁奖,他却去世了。
  还有一件事让人感觉为难,就是一下子发现三四位好作家,但奖项只有一个。而让我最恼火的是,我最喜欢一位作家,却说服不了其他院士。我甚至经常对他们说:“难道你们看不见吗?”
  问:经常有新闻报道称,每次评选18位院士内部都有分歧。作为曾经的评委会主席,您怎样处理这样的分歧?
  埃斯普马克:我经常说,我们有18位院士,如果说我们中间只有1条裂缝或分歧,那肯定是谣言。每个人都很有个性,怎么能只有1条裂缝呢?我们有18条裂缝。
  18个人都是学养深厚、才智卓绝的大家,但也都是极其固执的老家伙,你以为其中一两位可以主导整个局面?不,他们绝对做不到,不可能有人一手遮天。
  ◎ 如果把莫言的获奖比作中国文学冲入终点站的火车头,那么,火车的庞大身躯可能还需要全力前行
  早在30多年前,埃斯普马克就曾到访中国,并结识了巴金、丁玲、艾青等作家。
  “其实我很早就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学感兴趣。”在饶有兴趣的目光中,埃斯普马克不断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迅速发展、日渐丰富。但是,中文作品被翻译成瑞典语的还属少数,更多的时候,他是通过英文、法文、德文版作品来了解、认识中国作家群像的。
  问:瑞典学院院士亚德·隆德奎斯特时常有些让人意外的论调,他曾说,全球文学创作进程中,亚洲国家有些落后。
  埃斯普马克:什么叫落后?诞生过李白、杜甫的国家怎么会在文学上是落后的?
  我对丰富的中国文学,从《道德经》、唐代大师乃至当代诗人,一直怀有敬慕之意。
  问:底蕴深厚确是中国文学之幸。那么,对当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您又有何看法?
  埃斯普马克:中国文学总体发展很好,处于繁荣时期,不管是小说还是诗歌,都很有生命力。1982年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遇到的老作家是巴金、丁玲、艾青等,没想到后来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家。当代中国文学很有自己的特色,让我感到生机勃勃。
  问:除了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和小说家的身份,您还是位诗人。诗与诗意,在时代的经济大潮里是否日渐式微?
  埃斯普马克:《失忆的年代》里7个系列小说,可以追溯到我在上世纪70年代出的诗集中的7首诗。可见,诗歌可以发育出很多叙述因子。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创造的一些概念,几十年后还被小说作家运用到创作中。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说“诗歌没有未来”,对此我不敢苟同。伟大小说家的根基都是在诗歌传统中。如果一个小说家说我们不需要诗歌,那等于把自己的腿砍掉了。
  问:您觉得中国文学还应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埃斯普马克:举例来说,2005年到2007年,译成瑞典文出版的英语文学作品占到七成以上,位列第二的法语作品则占3.6%,而来自亚洲和非洲的作品数量,加起来还不到总数的1%。这不是瑞典所独有的情况,整个欧洲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如此。借助当下发达的交通工具和社交平台,全球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加强,但文学却是个例外。外国人能看懂汉字的很少,翻译成外文的中国着作又太少,这就造成很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作家在外国没有读者。
  翻译稀缺,传播困难,这在人们对中国文学的期待值不断提高的今天,尤其需要正视。如果把莫言的获奖比作中国文学冲入终点站的火车头,那么,火车的庞大身躯可能还需要全力前行。
[ 编辑: 何雯 ]
分享到:
微信二维码

微信平台

微信二维码

移动端

最新资讯
07:09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杂志封面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人民文学》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当时,应《人民文学》第一任主编茅盾先生之请,毛泽 [详细]
09:04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杂志征稿启事 《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国内刊号CN42-1037/I,国际刊号ISSN0528-838X,邮发代号38-6。目前刊发精选小说, [详细]
16:59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深圳文学迎来“深圳蓝”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又有不少文学书问世,单就出版数量而言排在全国前列。不容回避的是,在宏大宣传的遮蔽下,自费出书和文化基金资助出版的丛书难有全国性影响力。当然 [详细]
12:08 《诗江南》
《诗江南》
《诗江南》征稿  《诗江南》是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期刊。国内刊号33-1034/I,国际刊号1001-6694,邮发代号32-79。  《诗江南》创刊于2008年底,开辟重点栏目 [详细]
21:15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
《新余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新余学院学报》杂志主管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新余学院。国内刊号:36-1223/G4 国际刊号:1008-6765  《新余学院学报》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 [详细]
08:03 小溪流·作文画刊
小溪流·作文画刊
C版《小溪流·作文画刊》征稿启事  《小溪流》C版(作文画刊版)是小溪流的低幼版,主要适合5—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阅读。“作文串串烧”栏目的主要宗旨是:用简 [详细]
21:57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何志勇:聚焦“一带一路” 让四川出版、
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期嘉宾: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志勇  6月7日至8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详细]
02:33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
《语文周报·教研版》征稿启事  《语文周报》是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类报纸;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702/(F);创办于198 [详细]
15:03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88年创刊,双月刊, [详细]
00:37 《参花·小说》
《参花·小说》
《参花》杂志征稿启事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隶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 [详细]
02:43 《电脑迷》
《电脑迷》
  《电脑迷》杂志征稿函  《电脑迷》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电脑报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50-1163/TP,国际标准刊号:ISSN 1 [详细]
07:06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
《小溪流·成长校园》(B版)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  少年文学刊物《小溪流》由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主要儿童文学刊物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内惟一的纯少 [详细]
05:20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花千骨》热播 十一师兄董春辉人气大涨
来源:北青网娱乐  由霍建华、赵丽颖、董春辉、马可等联袂主演的仙侠大剧《花千骨》正在湖南卫视每周日、周一晚22点档热播。最近的剧情中,十一师兄与糖宝couple感情升温,为了 [详细]
06:48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
《中国铁路文艺》征稿启事  《中国铁路文艺》杂志是由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出版社联合主办,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类期刊。2006年起,《中国 [详细]
09:47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
《西部素质教育》征稿启事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为教育类学术期刊(G4),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刊号:ISSN2095-6401;国内刊号:C [详细]
回到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