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童太炎先生是如何培荠学生的(2)


  我们从太炎先生在东京与苏州的授课表,即知道每次招收弟子,太炎先生最先传授的学科便是小学。他答张庸“先生讲何种学”之问说:“中国之小学及历史。此二者中国独有之学,非共同之学。”(张庸《章太炎先生答问》)“章太炎先生当年讲国学,最重视的就是小学。”(姚奠中、刘毓庆《国学对话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即老先生非常清楚:小学在研治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陛,若不很好地掌握它,今后便难以成就一番事业。他曾说:“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鑰也”,“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他读二徐《说文》七十余过”(章念驰《论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成就》),可见所下功夫之深。章门弟子后来多能承老师治学的优良传统,不仅学有本源,业有专攻,且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规定了一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考察一下,这恐怕跟他们具有坚实的小学根柢不无关系。我们知道,清代乾嘉学派主要分皖派与吴派,而皖派的成就要比吴派大。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王引之等有清一代的大学者,皆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什么能出那么大的成就?究其原因,诚如范文澜所言,“皖派与吴派不同,他们从音韵小学人手”;而吴派则主要是把前人的“著作都收集在一起,但没有任何说明和发挥”。老先生所以一生崇皖派而抑吴派,此盖其原因之一。太炎先生“实承皖派之流而益光大之”。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由于重视“立身”与“小学”的教育,章门才能涌现出那么多既有社会责任感又富有成就的学者。当然,太炎先生指导学生治学,主张独立思考,反对人云亦云,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望气而知。这同样是老先生在育才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不容忽视之因素。而这种既有开拓精神又抱严谨态度的优良学风,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胸襟
  最后,再说太炎先生的胸襟。老先生晚年常说:“大国手门下,只能出二国手;而二国手门下,却能出大国手。”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先生自己解释道:“大国手的门生,往往恪遵师意,不敢独立思考,学术怎会发展;二国手的门生,在老师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故往往青出于蓝,后来居上。所以一代大师顾炎武的门下,高者也不过潘次耕之辈;而江永的门下,竞能出现一代大师戴震。”(汤炳正《忆太炎先生》)这真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光辉论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章先生之教弟子,以能有发明者为贵,不主墨守”。力之先生也说:“章先生的学术气派,并世无俦,他常鼓励弟子‘自成一家’。”这确为至论。如奉天法古、陈陈相因,不敢越雷池一步,学术就没有发展了。墨守师法或家法,我认为那不是尊师而是损师。重视师承,执弟子礼始终甚恭,是章门弟子的一大特点,而另一大特点则是转相启发,在学术上各有创造性的成就,甚至在某个方面有开拓性的发展。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如太炎先生分古韵为二十三部,黄侃先生则析为二十八部。“(黄侃)对章先生有过具体的批评。如他对章先生的《文始》中有不少问题,他不同意,曾对学生说,《文始》中十分之四可以商榷。对《新方言》亦有不同意见。”(殷孟伦《谈黄侃先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再说汤炳正,他对学术界视为定论的章先生“娘日二纽古归泥纽”说,也不同意。他认为“古有泥纽,亦有日纽,泥日二纽多转为娘纽”。章先生在《文始·略例癸》中说:“形声既定,字有常声,独体象形,或有逾律。”他则认为汉字这种现象,不是“逾律”而是“规律”,并撰了《(说文)歧读考源》一文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章先生在《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中说:“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而他则认为:“先民之初,语言与文字应皆为直接表达社会现实与意识形态者。并非文字出现之初即为语言之符号,根据语言而创造。”但这些不同,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尊师爱师之深情。《黄侃日记》里将章炳麟之名写成“章火舜”,以避师讳,何等恭敬。近翻《石语》,发现钱锺书手稿影印本中的“陈衍石遗说”,“衍”字就写成缺笔。这是过去老派学人的风范。汤炳正终生最感念的人无疑还是章太炎先生。我们仅从称呼上也可感受这一点,他从来都是尊称本师为“太炎先生”的,包括1949年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所写的大量自传性交代材料。
  总之,正如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力之先生所说:“太炎先生是如何培养出那么多出类拔萃的学生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非常值得我们下气力去探讨。”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童太炎先生是如何培荠学生的(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3516.html

相关专题:怎么发表论文 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上一篇:暴君有理想:杨广为大运河落下千古骂名
下一篇:排斥与迎纳:晚清重臣对西洋武器的观念转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